周总理去世后,部分遗体被解剖研究,肝、肺、大脑都形成恶性肿瘤,当年抛散骨灰的地方

在东方寻史 2024-11-09 14:37:13

周总理去世后,部分遗体被解剖研究,肝、肺、大脑都形成恶性肿瘤,当年抛散骨灰的地方被保密,如今已经公开,是4个地方。   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人民、为新中国奋斗,即便是在1972年被确诊膀胱癌时仍然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癌细胞后来扩散给各个器官带来的强烈痛感,有时让周总理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如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也不好,恰逢又正值中美关系解冻期,所以周总理那时候每天基本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要知道当时的周总理已经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再加上这样的超负荷工作,很快周总理就感觉到身体出现了不适。   可即便如此,周总理却还是选择隐瞒不说,就连身边的警卫员都没有察觉,直到晚上无人的时候,被病痛折磨的身体才卸下伪装。   直到有一次工作的时候,周总理还强忍着病痛,但突然的晕倒,吓得众人措手不及。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后,一个沉重的消息席卷了众人,当众人得知周总理心脏有严重问题后,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为国家为人民操劳的结果。   而且同时还查出,周总理已经患上了膀胱癌,并且已经晚期,但当时考虑到形势的发展,还是对外隐瞒了周总理的病情。   事实上,周总理早就对自己身体出现异样有了察觉,严重时就连小便都会伴随着出血。   一个接着一个的日夜,周总理每天都要坚持到后半夜,身边的警卫员都心疼地劝他:“总理,您快去休息吧,工作永远做不完。”   周总理头也没有抬地回复道:“我没事,但是国家大事可耽误不得,尤其是现在和美国打交道的这个节骨眼上。”   在周总理身边待了这些年,警卫员也知道周总理的脾气,只要是事情没解决完,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休息的。   直到1973年2月,周总理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他脸色惨白,身体就算是站起来都很吃力。   他去了卫生间后,迟迟不出来,警卫员担心出问题,马上进去后,看见了让人震惊又心疼的一幕。   周总理尿了很多血,他赶忙去叫了医生。周总理知道,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确实比想象中糟糕得多。   当医生给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周总理的膀胱癌已经到了晚期,而且心脏也已经受损严重。   医生强烈建议他休息,但执拗的周总理说什么也不愿意休息。   1975年,已经进行过多次手术的周总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但面临即将到访的罗马尼亚外宾,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周总理还是选择亲自接见。   其他人都劝周总理不要硬撑,让其他人接见也一样。但总理却说:   “罗马尼亚人民和中国人民是挚友,如今毛主席行动不便,如果我也不出面的话就不合适了。”   因此,周总理力排众议让护士将自己身上插着的管子都给拔掉,换下下病号服穿上了崭新的中山装,拖着病痛的身体与外宾见了面。   即便疼痛难忍,周总理面对罗马尼亚的朋友仍然笑脸相迎,而这一次也成了周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到访的外国宾客。   随着癌细胞的扩散,周总理终究还是没能斗得过病魔,于1976年1月8日去世,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   在周总理去世后的3个小时后,医生对他的遗体进行了解刨,发现癌细胞的扩散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都已经扩散到了身体上部的肝、肺、大脑。   当众人得知后,都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无法想象当时的周总理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但在外人面前他始终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自己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周总理去世后,为了响应当时国家的号召,将土葬改为火葬,虽然是个长远的道路,但周总理做了表率。   他要求将自己的尸体火化,并将自己的骨灰撒向了四个地方。但当时这四个地方只有几个内部人员知道。   现在对外公开,周总理骨灰撒向了北京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以及黄河入海口。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也是他为止操劳半生的地方;密云水库则是周从规划到建成耗费了周总理诸多心血,所以在周总理心中密云水库的建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一样,意义非凡。   天津海河,周总理年轻时就是从海河乘船到西方国家,这才有机会接触到马列思想,为新中国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而黄河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四个地方对于周总理来说都意义非凡。虽然周总理去世了近70年,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参考信息: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周恩来骨灰撒在四个地点有何寓意?

0 阅读:12
在东方寻史

在东方寻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