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单位只有几十个人,谁家有事,大家从一开始就会自觉自发地去帮忙,

锦书评文化 2024-11-10 11:10:14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单位只有几十个人,谁家有事,大家从一开始就会自觉自发地去帮忙,工会也会出面组织协调相关事宜。比如主持年轻人的婚礼,老人的追悼会,安顿同事们前往事主家的交通工具、还有礼柜的安排等问题。 那时候,一般随礼只是5块钱,但气氛很浓。 如今单位人数逐年增长,已经由三十年前的几十个老师变成几百个人了,可是人情味却没有随之增长,相反,感觉越来越淡了。 首先,工会已经形同虚设。 如今哪位教职工有红白喜事的话,基本都是所在的教研组负责笼络组织。联系交通工具、接收同事随礼、发布讣告或者挨着到各组请客等。 其次,以前人少,所以随礼的时候,大家数字基本一样,除个别关系特别好的,会多一些,就总体来看就是两种数字。 现在层次就比较多了,同一本礼簿上,从1000到100都有。 最后,随礼的人数也把握不定了。 以前只要主人家待客,单位全员随礼,所以确定酒席桌数的时候很好定。 如今,谁也说不好到底会有多少人随礼,又大概会来多少桌客人,所以,总有拿捏不定的时候,多了或者少了,都很尴尬。 现在,不随礼的很多。比如,不在一个年级组,也不在一个教研组,平时来往不多的,很多人都不随礼了。 老教师过事,年轻人不怎么来,同样,年轻人过事,很多老教师也不去。 似乎和时代和大环境有关,似乎也都能理解。 但是,心里终究觉得有几分不是滋味,为什么,如今人情味这么淡了呢?

0 阅读:42
锦书评文化

锦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