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投资失败想贷款,请求朋友当自己的紧急联系人,贷款下来后朋友发现自己背了

天狼看法 2024-11-10 19:48:44

浙江,男子投资失败想贷款,请求朋友当自己的紧急联系人,贷款下来后朋友发现自己背了100万的贷款成了实际贷款人。朋友震怒:这不是AB贷吗!

(案例来源:小强热线,安阳融媒)

“老张,咱俩认识十多年了对吧?”朋友李某突然给张先生打了个电话,李某突然说起了二人刚刚相识的事情,语气非常感慨。张先生也附和着,回想起当初仿佛还在昨天。

突然李某话锋一转,称自己想让张先生帮个忙。张先生和李某相识十多年了,二人交情匪浅,听到李某需要帮忙,张先生没有多想答应了。

“老张,你也知道我的情况,这些年一直不太宽裕,前些时候我跟着别人做投资,没想到最后亏了。现在有一个翻身的机会,但是需要你帮我一把。”

张先生原本以为李某想借钱,但是李某说他知道谁家都不容易,他不借钱,只是想贷点款。但是他近些年都没赚到钱,流水不够,根本贷不下来。

现在有一家中介可以帮李某贷款,但是要设置一个长期的紧急联系人,李某说,张先生他的至交好友,这个忙只有张先生能帮。

张先生知道这不是件小事,万一出现意外自己家人都会受到牵连。于是他反复向李某确认,到底是紧急联系人还是担保人。李某回答是紧急联系人,张先生答应了。

第二天,张先生跟随李某去中介办理贷款,在办理期间,对方拉了张先生的社保和公积金,张先生敏锐得察觉到不对,询问对方自己只是紧急联系人,为什么会查他的这些信息?

对方回答张先生说,李某的征信和流水都不好,这只是借助一下张先生的部分征信开个共同账户,增加贷款的成功率,实际贷款人还是李某。

张先生没有贷过款,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流程,因此,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张先生的名字被写在了委托方2一栏中,张先生也并没有察觉到不妥。

手续办好后没多久,张先生收到了一条放款信息,称他已经贷款成功,贷款金额为100万元。

张先生感觉不对,对方又安抚他,说账户是利用他的征信办的,他会收到信息正常,随后就催促张先生交11万元的中介费。张先生从账户里取出来80万元,将其中的30万给了李某,又交了11万中介费。

但是,事后张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他多方打听,最终确认自己并不是紧急联系人,而是成了实际贷款人。

平白无故背上了百万贷款,张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经过一番了解,张先生怀疑自己遭遇了AB贷套路,但是接下来怎么处理,张先生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么,这件事从法律角度应该如何看?

一、从民事法律的角度来看,中介的行为构成了欺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张先生在被误导以为自己只是紧急联系人的情况下签订了贷款合同,并非其真实意愿的表现,因此张先生有权请求撤销该贷款合同。

二、中介在未明确告知张先生真实情况,故意隐瞒其将成为实际贷款人,并利用张先生的征信开共同账户的重要信息,这种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中介声称贷款人是李某,却在操作中将张先生更换为了实际贷款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收取高额中介费,涉嫌合同诈骗。

三、此外,中介的行为还涉嫌高利转贷罪。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李某征信及流水等问题,导致他无法办理贷款,中介盗用张先生的社保公积金等信息,用张先生的名义贷款,这种做法并非为了帮助李某,而是为自己谋取巨额中介费。

如果因此行为给金融机构完成了重大损失,中介的行为就构成了高利转贷罪。

对于张先生来说,遇到这种事情应当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如与中介和李某的沟通记录、贷款合同、放款信息等并报警。同时,向贷款机构说明情况,主张自己并非真实的贷款人,要求停止计息、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等。

最终,张先生求助了调解员,经过调解,中介同意退回11万费用。

此事提醒我们,在涉及重大经济交易和签署合同等行为时,务必保持警惕,避免陷入类似的法律风险。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0 阅读:109
天狼看法

天狼看法

深思细品,都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