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位中国女性要回国。美国海关把她辛苦攒的6800美元给没收了,奇怪的是,她上船后却笑得特别开心。海关人员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们哪里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笑容背后,竟然藏着一个秘密! 1955年,林兰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创造了该校115年来的两项纪录:第一位中国博士和第一位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震惊了美国学术界,很快被一家顶尖半导体公司聘用。 "月薪一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然而,当祖国的召唤声传来时,林兰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这个决定让她的美国同事们难以理解。 1957年,为了躲避美国海关的严密检查,林兰英想出了一个妙计。她将价值连城的研究资料藏在普通药盒中,同时故意在行李中放置6800美元现金。 "这些钱我要带回国。"她坦然地对海关人员说。果然,海关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现金上,而那个装有半导体研究资料的药盒安然通过了检查。 回到祖国后,林兰英面临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从月薪一万美元到每月207元人民币,从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到几乎一无所有的工作间,这样巨大的反差足以让任何人却步。但她坚持下来了。 "我们缺少的是设备,不是智慧和勇气!"这句话成为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座右铭。之后,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林兰英团队成功拉制出了中国第一根单晶硅。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单晶硅的国家。 成功没有让林兰英停下脚步。她带领团队继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先后研制出锑化铟、砷化镓、磷化镓等重要半导体材料。这些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即使在取得如此成就后,美国方面仍多次试图将她"挖"回去。每次,林兰英都婉言谢绝:"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 林兰英终身未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事业中。当有人问起她的感情生活时,她总是微笑着说:"半导体就是我的终身伴侣。" 1980年,林兰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对她科研成就的最高褒奖。然而,她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培养年轻一代科研人才中。 2003年,这位"中国半导体之母"离开了她深爱的事业和祖国,享年85岁。她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科学报国的典范,是女性突破传统束缚、追求理想的楷模。 林兰英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正是像她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推动着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天,当我们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时,不能忘记这位开拓者的贡献。 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前行。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2-11-09 林兰英 | 被称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
1957年,一位中国女性要回国。美国海关把她辛苦攒的6800美元给没收了,奇怪的
漫聊小知识
2024-11-11 17:35:07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