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阮籍不屑与司马昭联姻,阮咸骑驴追婢,山涛能喝八斗酒。

靖儿爱诗词 2024-11-11 19:18:13

竹林七贤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阮籍不屑与司马昭联姻,阮咸骑驴追婢,山涛能喝八斗酒。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建安七子的成名年代比他们稍微早些。由于他们经常聚会于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饮酒作乐,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他们在政治立场上的不一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其中王戎、山涛等则相继投靠司马氏,出任高官,掌握政权;阮籍、刘伶、嵇康等对司马氏集团不予合作,其中嵇康更因此被杀。文学创作上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和阮籍,其中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的《酒德颂》和向秀的《思旧赋》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值得一读。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他们最终各散东西。 以下是一些关于竹林七贤的冷知识: 1. 竹林七贤的活动范围:竹林七贤的活动范围在山阳县,即现在的河南辉县一带。陈寅恪认为那里并没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应是先有七贤之称,而后取佛教“竹林精舍”中竹林的意思比附到七贤上。不过,无论是否有实际的竹林,“竹林”之名更多地体现了七贤高傲的风骨。 2. 阮籍教子:阮籍自己在竹林中逍遥自在,他的侄子阮咸也是七贤之一。当他的儿子阮浑成年后表示也想和他们一起喝酒时,阮籍却不同意,说这种放荡不羁的人,家里有他和阮咸就够了。 3. 嵇康托孤:嵇康旗帜鲜明地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坚决不做官,甚至还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然而在他临死前托孤时,没有将孩子托付给兄长或敬佩的阮籍,而是说“有山涛在,你们不会成为孤儿的”。后来山涛也的确始终如一地照顾他的孩子。 4. 山涛的酒量:山涛年纪最长,做事最有分寸,号称能喝八斗酒,八斗以外就会醉。司马炎不信,赐宴让他喝酒并私下增加酒的数量,但山涛喝到八斗时就停杯不饮,如同称量过一般精准。 5. 向秀怠政:向秀精研庄子,崇尚老庄的清静无为。司马昭讨厌竹林七贤的做派,逼迫他们出来做官,向秀不得已当官后,便坚持清静无为,不管担任什么官职,都坚决不干活。 6. 刘伶以醉装疯:传说刘伶是大酒仙,曾一醉三年。实际上他基本是用酒遮脸,以醉装疯。有人看到他大白天在家不穿衣服,他却说自己是以天地为家,房屋是衣服,反问别人大白天到他裤子里干什么。 7. 阮咸骑驴追婢:阮咸在母亲去世守孝期间,听闻姑姑要搬走,因曾和姑姑的婢女私通,他便不顾重孝在身,骑驴追回婢女,并表示“其他事可以放放,传宗接代的人不能走”。 8. 王戎的吝啬:王戎在七贤中年纪最轻,也最为世俗。他家的李子品种好,受欢迎,但他怕别人买去李子取核种植,就让下人把李子核去掉再卖。 9. 阮籍的文武全才:阮籍自幼聪明,八岁就能写文章,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建安以来专攻五言诗的第一人,其82首咏怀诗组成的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他还习武,在自己的咏怀诗中就提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而且他有个特殊的本事是翻白眼,会用青白眼来表达自己的喜恶。 10. 阮籍蔑视礼法:在母亲去世期间,阮籍依旧喝酒吃肉,司马昭还为他辩解。司马昭想与阮籍结为儿女亲家,阮籍不愿意但不敢推脱,便天天大醉,以此拖黄此事。他还不避嫌,常去家附近酒馆喝酒,喝多了就躺在老板娘脚边呼呼大睡,老板虽戒备但后来发现他并无坏心。另外,曹雪芹的字“梦阮”中的“阮”可能就是指阮籍,《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有一半能看到阮籍的影子。#冬日随手拍#

0 阅读:4
靖儿爱诗词

靖儿爱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