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将近一千个人挨个在他面前死去,刑场上血流成河

濮铭爱历史 2024-11-11 19:31:31

1402年,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将近一千个人挨个在他面前死去,刑场上血流成河,整整七日才把所有人处决完,而这么多人惨死的背后只是因为一句话......   历史上对于方孝孺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因为他的固执,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株连十族”,让无数和他仅有间接关系的人惨死在刀下。   也有人说,方孝孺拒绝朱棣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宁愿死也不从,是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大忠臣。   但不论评价是什么,都绕不开方孝孺身上的倔字,他们都说,方孝孺就像是那煮不熟的豆子,无论温度如何高,水如何沸,他都岿然不动,宛若一名圣人,一个标准。   事实上,历史上的方孝孺确实如此,从小方孝孺就如同那读书读傻了的孩子一般,一开始看书就抱着书不放,不论做什么事都带着书本。 他爱好读书的本事甚至被传言每天摞起来有一寸那么高。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他就名震乡野,教他的先生有的还不如方孝孺的学识好。   除此之外,令他出名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为人正直,从不做投机倒把之事,也看不上那些投机倒把的人,这个性格是影响他的一生的关键因素。   此时正值朱元璋上台,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中间的苦楚可想而知,而他能够建立明朝的基础,除了自己之外,就是他手下有好使的一个个文臣武将,也因此朱元璋很重视人才。   当他听闻方孝孺的事迹之后,大为好奇的朱元璋对方孝孺很感兴趣,即刻将他招进了朝堂之上,在见过这位为人正直的方孝孺之后,朱元璋则是大为满意,认为此人将会是良才,会对自己和后代有着莫大的用处。   但方孝孺还未来得大展拳脚的时候,就被他的政治为人就为他添了大乱,刚入朝堂的方孝孺完全不懂得朝野的规矩,在他看来,那些贪官污吏的投机倒把简直就是国家的蛀虫,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   他将这些都写成了奏疏,准备将其呈现给朱元璋看看,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之上的大臣也对方孝孺的行为颇为不爽,他们都是随同朱元璋打江山的人,你是什么东西过来对我指指点点。   于是他们先方孝孺一步,将诬告他的奏折递了上去,朱元璋在看过奏疏之后,无奈的将方孝孺喊了过来,问了问其中缘由,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朱元璋觉得方孝孺不太适合在朝堂之上,于是便安排他作为朱标的师傅,负责他日常的学习。   朱元璋原以为可以让朱标接手自己的大业,但很可惜的是,朱标虽然在方孝孺的辅佐之下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但奈何病魔无情的摧残了自己这最喜爱的儿子。   朱标死后,方孝孺开始辅佐朱允炆,朱允炆上台后确实做出了利国利民的事情,但同时大幅削减军事力量的他,也让朱棣有了反叛的机会。   朱棣的谋反显然是早就预谋好的,他看准了朱允炆身上没有杀伐的气质,也看破了他手下无良兵可用的事实,于是乎,朱允炆在宫中自焚,而方孝孺也被朱棣活捉。   在朱允炆的统治下,明朝显现出文人治天下的形式,而毫无疑问,方孝孺就是天下文人的榜样,如果朱棣能够收复方孝孺,也就能借机把自己正统的身份做实,并且收复天下人心。   但他万万没想到,朱棣的“倔”在此刻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朱棣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没能打动他,被逼无奈的他动用了株连十族的办法。   但这个方法对别人可能有用,对方孝孺却没有半点用处。   尽管亲人一个个在眼前被杀害的事实让他难受不已,但让他投降,他实在是难以接受,这有愧于他的道义、有愧于他的学识、有愧于他的文人身份。   最终方孝孺被凌迟而死,时年四十六岁。

0 阅读:3
濮铭爱历史

濮铭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