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问她:“母亲,若是日本人打过来我们怎么办?”没想到,林徽因一脸淡定地说道:“中国的文人,总归是有一条后路的,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嘛。” 中国近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其中不乏在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而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学领域,有位不得不提的奇女子,林徽因。 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相较于同期其他奇女子而言有那么一丝特殊,这种特殊表现在她的喜好上面,自幼林徽因就对那些老式建筑情有独钟,甚至有时会长时间的看着建筑发呆。 除此之外,小时候的林徽因对于文字诗词也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喜爱,甚至在兴致高涨时自己提笔写上那么几句。 林徽因的家里人把她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林家也算是名门望族,林徽因的祖辈都是进士出身,用书香门第之家来称呼毫不为过。 在他们看来,林徽因就像是那关不住的小鸟,把她留在家里和普通妇人一样相夫教子是在浪费她的才华,于是在林徽因16岁的时候,父亲林长民将她带在身边前往欧洲游历。 在国外的经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并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林徽因认识了一位女性建筑师,从此开启了她在建筑行业的大门。 不仅如此,林徽因在国外的一次活动中还与徐志摩成为了朋友,二人对诗词相谈甚欢,并约定回国之后再畅聊。 回国后的林徽因继续投入了学习中去,只不过这一次的学习内容有了方向性,她开始主攻建筑和文学领域。 成年后的林徽因在父亲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留学,继续在建筑学上进行专研,而同时前往美国的还有她的朋友、未来的丈夫,梁思成。 在美国的学习十分的顺利,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在这个时期正式结为夫妻,二人在毕业后开始了各国的建筑学研究工作。 除了在建筑学上的研究与探讨之外,林徽因也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在经过徐志摩、胡适、泰戈尔等诗人影响下,她也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诗词风格。 欧洲游历结束后,二人回道国内开始对国内古建筑的研究与记录,这也是林徽因不同于其他女子的地方,她所保留下来的中国古建筑学文章和论文,是现如今研究中国建筑的重要文献,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同时,在由于中国近现代的战乱,导致有些文物建筑在战火中被付之一炬,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保留下来,而林徽因在其被摧毁前的图纸和文章更是现如今仅有的研究资料。 林徽因与梁思成对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研究记录持续了十几年,而在此期间,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由于常年的奔波劳累,再加上抗日战争的爆发,她患上疾病,不得已停止了脚步,回到了南京进行休养。 一天,年幼的儿子跑到母亲面前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日本人打了过来,我们该怎么办?”林徽因听了听身子,坚定的看着儿子道:“中国的文人,总是有一条后路的,咱们门前不就是扬子江吗?” 此时的儿子还不明白母亲言语中的含义,而林徽因却明白,所谓的退路,就是没有退路,作为一名中国人,身在中国,死在中国,为自己的祖国捐躯而死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这句话也贯彻了林徽因的一生,由于病情严重,曾有朋友邀请林徽因前往国外治病,但她拒绝了,在她看来,若每个人都如此这般,那还会有中国吗? 新中国成立前夕,林徽因夫妇受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绘制国徽,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她将这件事情视为人生中最大的事情去做,最终,中央决定采用林徽因等人设计的这版国徽。 1955年,林徽因在北京溘然长逝,虽然她的身心死了,但是她所留下的文学作品、建筑资料等都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我们要勇往直前,砥砺前行,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次,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问她:“母亲,若是日本人打过来我们怎么办?”没想到,林徽
濮铭爱历史
2024-11-11 19:31:31
0
阅读: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