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除夕夜,毛主席吃了一口葱油饼后脸色大变,立马把做饭的厨师喊了过来,厉声问道:“这饼有问题!你在这饼里放了什么!” 做饭这件事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要是做对菜、让吃的人赞不绝口则又是一件难事了,对于程汝明来说更是如此。 做饭的程师傅听到毛主席叫他,急忙的赶到从厨房赶来,毛主席对他做的葱油饼提出了质疑,并大声地责备了他。 这还是这么多年以来毛主席第一次对他做的饭菜表达不满的情绪,并且警告他以后不要耍小心思,按规矩做饭就好。 晚上,程汝明躺在床上,想起刚才主席对他的责备声,这种责备从他出师之后就很少听到了,不禁让他想起了自己还在当学徒的时光。 程汝明是个山东人,1927年出生的他由于家里贫穷困苦,很小的时候就出来打工,在十几岁的时候举家前往天津,并且在天津正式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由于当时天津有着租界区的存在,餐厅里大多都会提供西餐,程汝明做学徒首先学的就是西餐的做法,学徒期间他先后待过天津的十几家大饭店,什么样的菜品、什么样的做法都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在天津便打响了名气。 他在饭店当大厨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在这之后他被调来列车上担任列车员的职务,期间他也经常在厨房研究菜品,并没有失去对做饭的热情。 两年后,由于外国友人前往北京进行重要会议,领导在得知程汝明精通西餐菜品后将他调往了列车上担任西餐主厨。 当西餐端上来后,得到了外国人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程汝明的手艺跟国外大厨比不相上下,在异国他乡能吃到如此地道的家乡美食真是太好了。 此战一举成名,这件事让政府和领导重新认识了这位名叫程汝明的大厨。 一九五四年的一天,程汝明被叫到了领导办公室,郑重其事的跟他说,“经过我和领导们的一致认同,决定将你派往毛主席的列车上负责,毛主席的每日饮食。” 这让程汝明大吃一惊,毛泽东作为人民的领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如今领袖的饮食竟然交给我来负责,“我可以吗?” 领导安慰程汝明说道:“别紧张,毛主席没有你想的那么严肃,你就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好就行了。” 就这样,程汝明随同毛主席登上专列,他做的饭菜很对毛主席的胃口,于是他从协助逐渐变成了固定主厨,跟随毛主席在开往全国的列车上渡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因为程汝明表现出色,尽心尽责的缘故,他被委派到中南海担任主席主厨,负责毛主席的一日三餐。 从列车专供到私人主厨,程汝明需要快速的切换身份。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像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打听主席的个人喜好,有了情报之后,程汝明的工作相对就好做许多,他开始逐渐从西餐向家常菜研究、青菜、红烧肉、佛跳墙等等,深受毛主席的喜爱。 毛主席在饮食上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大鱼大肉对他来说那是浪费,在平日里就着青菜、鸡蛋就是一顿饭,甚至晚上还会把中午饭热一热拿来吃。 1960年,全国闹起了大饥荒,毛主席也要求削减自己的伙食,不要做肉菜,可眼看着主席的身体跟不上繁重的事业,这可让程汝明愁坏了。 于是,他便想了个办法,这一年的除夕,除了几个简单菜之外,程汝明特意做了葱油饼,他特意将猪肉煎炸出油,用猪油来进行葱油饼的制作。以此来补充营养。 这大饼刚端上来还好,直到毛主席吃一口之后发觉了不对劲,他把程汝明叫过来之后,看在他一番好意上,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让他之后不要自作主张。 这样缺粮的日子,毛主席过了7个月,有时一天仅凭借一盘青菜渡过日子,即使全国解决粮食危机后,也依然没改变节衣缩食的习惯。 这样的身体力行让程汝明感动不已,毛主席身上这些珍贵的品质让他受益终身,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程汝明的一生。 而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带领祖国走向今天的美好年代。
1960年除夕夜,毛主席吃了一口葱油饼后脸色大变,立马把做饭的厨师喊了过来,厉声
濮铭爱历史
2024-11-13 20:41:58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