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美国C-47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为中国军队运送物资。
抗日战争时期的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共同开辟的空中通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被切断,美英援华物资无法通过陆路运入中国,而此时苏联因自身处境困难基本停止了对华援助,开辟经印度到中国的空中国际运输线成为唯一选择。 美国的C-47飞机是当时飞越驼峰航线的主要运输机之一 。C-47由DC-3改装而成,加开了大货仓门,并用钢材加固了地板,载重量为2.27吨,其安装“高空增压器”后,不装货物时最大飞行高度为7070米,能够适应驼峰航线的高海拔飞行要求。 驼峰航线需飞越海拔3000-6000米、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气候条件恶劣,西南季风、暴雨、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等频繁出现,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而且航线所经地区地形崎岖,一旦飞机出现机械故障,难以寻找紧急迫降地,飞行员跳伞后在深山野林也难以生还。 从1942年至1945年,驼峰航线空运总量约780674吨,其中美军运输了736374吨,中国航空公司运输了44300吨,运来的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医药及医疗器材、车辆及各种机器设备和军用被服等,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战,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民众的信心,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 在3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中美共坠毁飞机609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但两国飞行员不畏艰险,英勇牺牲,铸就了驼峰航线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