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河南郑州,双十一大学生花300元抢到6000元的电动车,去线

周律鸣不评 2024-11-15 10:09:46

“玩不起!”河南郑州,双十一大学生花 300 元抢到 6000 元的电动车,去线下门店提车时,却被店家告知:“300 元就想把我 6399 的车提走,你觉得可能吗?”可大学生提供的抢券界面截图明明写着原价6099的电动车直降优惠,共省5799元! 双十一的促销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满屏都是“限时抢购”、“原价几千元、现价几百元”的字眼。   小陈几乎没有犹豫,就点进了一个电动车品牌的活动页面,看到其中一款原价6399元的电动车,居然在促销活动中标注了“原价6099元,优惠6099元,实付300元”。   尽管电动车的价格本身已经不算便宜,但在那一瞬间,300元的数字似乎把理智打破了,小陈几乎没多想就完成了支付。因为页面上清楚地写着“实付300元”,让他确信,这辆车就是他的了。   电动车的图片、标语以及那些优惠的文字,统统让他觉得自己在这场抢购战中,已经占尽了便宜。   提车那天,店员看着他的付款截图时,神色渐渐变得有些为难。   小陈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言辞,心中暗自嘀咕着,这辆车值六千多元,自己才花了300元,店员肯定会高兴地把车交给他。   可出乎意料的是,店员脸上并没有多少惊讶,反而冷冷地告诉他:“你付的300元只是定金,真正的车款还有尾款需要补齐。”   “什么?定金?”小陈顿时愣住了,心中的喜悦瞬间消散,变成了困惑和愤怒。定金?为什么在活动页面上没有明确说明?   活动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原价6099元,优惠6099元,实付300元”,哪里有任何提到“定金”二字?   小陈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他决定找厂家客服,或许客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第一次,客服告诉他确实是定金,解释页面没有注明是“定金”是因为页面的设计有问题;第二次,客服又改口称,300元不仅仅是定金,还是附带的一套“挡风被”,这简直让小陈感到如同遭遇了一个变幻无常的梦境;   而第三次,客服甚至提出了退一赔二的解决方案,显然是看到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退款的方式让消费者平息怒火。   此时,小陈开始冷静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社交平台,他发现全国各地都有像他一样的消费者,他们纷纷加入了一个维权群,大家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想法。   有人表示,自己也曾因为相同的“300元电动车”事件陷入困惑,甚至有的人为了这辆车已经跑了几次门店,最后被告知依旧无法提车。   与此同时,大家纷纷抱怨商家的营销手法,质疑他们是否故意模糊信息,让消费者误以为300元便可以全额购买一辆电动车。   随着维权群的逐渐壮大,这场看似简单的促销活动,背后藏着更为复杂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商家的营销页面如果未能明确标明300元为定金,而是模糊了这一重要信息,消费者无疑会产生误解。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如果商家的促销信息没有清晰标明定金与尾款,消费者完全有权要求商家履行其承诺,或者至少能够要求退还已经支付的款项,并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合理的赔偿。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相关条款,商家的模糊宣传无疑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引发合同撤销的可能性。   随着维权群的集体行动不断扩展,舆论压力逐渐聚焦于该品牌的信誉问题。   消费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家商家的所有营销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在这个充斥着虚假宣传和打擦边球的市场环境中,商家如果不负责任,最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最终,商家是否会做出积极回应,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0 阅读:0
周律鸣不评

周律鸣不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