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女子称卖了一块 40 万的手表,结果银行卡被冻结,警方告知钱是涉诈资金被扣押,丈夫被列为网上在逃人员!女子:手表没了,钱也没了,每天担惊受怕!网友:别的受害者是受害者,难道她不是受害者吗? 这对夫妻,因急需解决家庭的经济困境,决定通过出售一块价值40万元的奢华手表来缓解。 交易的当天,买家如约而至,两次支付了40万元人民币。 但交易完成不久,丈夫的银行卡却突然被警方冻结。警方表示,丈夫因涉嫌“共犯”而被列为网逃人员。随即,女子的账户也被查封,原本打算用这笔交易来缓解经济压力的计划,瞬间化为泡影。 女子不明白,自己和丈夫做的不过是一次合法的交易,为何会突然被卷入如此复杂的诈骗案件之中。 最终,为了保住丈夫的自由和家庭的经济命脉,她选择筹款,将40万元款项转入警方指定的账户,而这笔款项支付之后,手表与冻结的40万元却依然杳无音信。 这场交易的“后遗症”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尽管缴纳了所谓的“扣押金”,夫妻二人不仅没有追回手表,40万元也未能归还。 夫妻二人不仅要面对经济上的困境,更要在法律层面上为自己的清白辩解。 …… 近年来,随着电信诈骗案件的不断增多,警方采取了更加严厉的反诈措施。各地频繁发生因“疑似诈骗资金”而导致的账户冻结事件。普通市民在进行大额交易时,往往难以避免卷入其中。 在公众眼中,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困惑:如果买家支付的资金确实来自诈骗案件,而受害人并不知情,又该如何界定这些资金的合法性? “善意取得”的法律概念在此时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法律规定,若交易一方并不知情地接受了诈骗资金,可能会被认定为“善意取得”,即交易双方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善意”以及如何证明一方的无辜,常常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法律的灰色地带使得不少无辜的市民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往往处于无法自证清白的境地。 即使最后法院判定交易无罪,受害者所经历的心理压力、财务损失和时间成本也往往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警方要求受害人缴纳“扣押金”并用于解冻账户,这一操作本身缺乏法律依据。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做法将无辜的市民置于了极其不公平的境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并未参与的诈骗行为负责,还需承担极高的经济压力。 即便支付了“扣押金”,案件的最终结局依然扑朔迷离。 可以说,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执法漏洞与不透明性,正在逐渐侵蚀民众对法律和司法公正的信任。 公众普遍认为,司法机关应当更注重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加明确的交易审核机制,避免因个别案件的处理不当而导致社会信任的崩塌。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认为,当前的反诈机制应当进行更加系统的完善,防止更多的无辜市民因无法辨别资金合法性而陷入法律困境。 对于这对夫妻而言,这场交易带来的不仅是金钱上的损失,更是一场对法律与公平的深刻考验。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何在推动反诈行动的同时,确保司法的公平与公正,如何恢复公众对法律的信任,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信息来源:警方回应卖40万手表后银行卡被冻结 2024-11-03 10:01·最威海是环翠】
浙江绍兴,女子称卖了一块40万的手表,结果银行卡被冻结,警方告知钱是涉诈资金
周律鸣不评
2024-11-15 13:12:23
0
阅读:92
夜魅
真正的诈骗犯没捉住,让好人去背锅,这种案子办的没有一点公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