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蜀道行:坎坷仕途的最后一程 岑参出身官僚世家,早年得到高仙芝和封常青的赏识,并长期在二人幕府任职。然而,高仙芝和封常青先后被朝廷处死,作为二人余党的岑参处境尴尬。经杜甫斡旋,唐肃宗才授予岑参从七品右补阙的职位。 身为言官,岑参频繁谏言,直斥奸佞,引来同僚不满。不久,他被贬谪到地方任国州长使,此后便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反复调任。765年,岑参在长安担任从五品上库部郎中,同年十一月又转任正四品嘉州刺史。表面上是升迁,但嘉州地处偏远(今四川乐山),结合唐朝“内外轻重”的官场惯例,这实际上是一次左迁。岑参自己也感叹“无端来出手,不是燕为郎”,表达了内心的无奈。蜀中之行与人生终点 就在岑参前往嘉州赴任之际,剑南西川发生兵变,崔旰杀死节度使郭英乂,自立为节度使。蜀中大乱,朝廷派遣岑参入蜀的意图已十分明显。据《唐会要》记载,765年十二月,岑参抵达凉州,得知蜀中变乱后不敢前行,滞留至767年二月。后杜鸿渐被任命为山南西道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邀请岑参加入幕府,岑参这才离开凉州,与大军在益昌会合。 根据岑参诗歌研究,他于六月进入剑门关,七月到达成都,随后正式上任。768年,岑参被罢免嘉州刺史一职,返回长安途中又遭遇水匪,被迫返回成都,次年病逝。岑参的一生,因高仙芝和封常青的赏识而得以实现戍边愿望,但也因与二人的关系而仕途坎坷。他最后的蜀中之行,充满了波折和艰辛,如同他一生的写照,令人唏嘘。他最终客死蜀地,也为其诗歌中豪迈奔放的边塞情怀增添了一抹悲凉的底色。
岑参蜀道行:坎坷仕途的最后一程 岑参出身官僚世家,早年得到高仙芝和封常青的赏识
以丹聊历史
2024-11-20 22:08: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