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河南为什么没有被军阀割据? 河南是中国的中原地区,乃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历史名城和文化遗迹。同时,河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同十字路口一样,是连接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的交通要道。最为重要,就是河南乃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粮食资源。 可以看到,河南良好的地理优势,对于任何想有作为的政治势力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资源。但是,在民国时代,河南却没被军阀割据。民国大大小小的军阀,没一个从河南起家的。如皖系段祺瑞,以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起家,直系冯国璋则是以直隶地区起家,奉系张作霖以东三省起家等等。 现在,就看看河南民国没被地方割据,不产生军阀的原因。 一 地理位置分析 军阀想要割据一方,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士兵、险要的地理环境等等。因此,称霸一方的政治势力,一般占据山区河流等险要的地理环境,或者处在中央帝国的偏僻地区。如战国时候灭六国的秦国,就是处在远离周天子所在的中原地区的关中一带,日不落帝国英国疏远欧洲大陆,美国两大洋远离欧亚大陆。 可以看到,军阀地处边缘地带,才能养精蓄锐蓄积力量。在民国历史上,军阀割据地方都是偏远地方,如云南滇系、广西桂系、四川川军、广东粤系、新疆军阀盛世才、贵州黔系、东北奉系等。 而且,这些军阀都占据险要地理环境,天险是产生割据政权的条件。如桂系、滇系、黔系都处在云贵高原的山区。关中地区有陇山、秦岭、四关。山西高原依托中条山、太行山、黄河。江东地区依靠长江天险。因此,历史上最容易出现割据势力是江东、蜀川、关中、交州…… 如果军阀割据屯兵在平原地区,很容易暴露自己,成为炮轰或者攻击的目标,很难隐藏生产军备和自己实力。 河南地处华北大平原,土地肥沃,一直都是天下粮仓,自古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在军阀混战时代,只要盘踞河南就能出兵四方号令天下,自古就有逐鹿中原的说法。 但是,在军阀混战时代,没有强大实力,没有人愿意以河南为根据地,却是选择把河南作为附属存在。河南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大量的平原地区虽然保证了粮食的供应,但平原地势可谓是门户大开、一马平川,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这给军阀割据带来困难。 河南也没有贸易通道,也没有通商口岸,类似于汉阳、巩县、大沽一类的兵工厂只能生产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或者依靠国外采购。所以,河南只出现依靠河洛山地的嵩军,其他军阀在河南盘踞,容易暴露自己,掩盖不了兵工厂,抵抗不过四面强敌,自然不会产生军阀。 二 环境因素 从环境来说,河南水灾旱灾严重决定了缺乏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础。由于河南是中华文明开发地之一,开发历史比较早,人口稠密,生态环境破坏也是比较严重,尤其是黄河乃是水灾泛滥的重灾区。河南的黄河泛滥区是历朝历代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公元前602年开始到1938年老蒋炸开花园口,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黄河泛滥导致的决堤发生了1000多次。 在民国时代在1921年、1931年、1935年、1938年发生的四次大规模水灾,都是发生在河南。当时河南沿河和沿县河水灌满,大量村庄、田地、房屋都被毁、人口锐减,使民众遭受惨重的灾难。如果军阀在河南盘踞,肯定是面临黄河水灾,简直是自寻死路! 三 政治因素 在政治上来说,河南地区各方势力比较稳定,力求通过合作和婚姻关系谋求利益最大化,保持彼此平衡与合作,追求统一,限制军阀地方割据独立的可能性。 同时,民国时候的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在河南拥有一定的军队力量,这也维护了地区的相对稳定,这也限制军阀运用军事力量称霸一方的可能性。由于国民政府对河南地区的控制力强大,限制了军阀军事力量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行政机构比较完善,这也使河南各个地方都服从于中央的领导,不会有分崩离析的注意,从而限制了河南的军阀力量。 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河南没有出现强大又稳定的本土军阀,也没有一个外来势力被长期占据,只能作为军阀混战的主要战场。如民国时候的鲁豫战争、两次直奉大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都发生在河南。 四 结语 虽然民国河南出现过有实力的军事人物,如袁世凯、王占元、韩复榘等。如袁世凯虽然成为民国大总统,却没能在河南建立坚实的根据地,韩复榘虽然曾经控制过山东省政府,却没能在山东与河南建立有效的联盟,没建立强大又稳定的政治和军事组织,自然不会产生军阀。 抗日战争期间,地理位置的重要,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成为抗战主要基地之一。由于河南人民的顽强抵抗,日军没有完全占领河南,这体现了河南没被军阀割据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力。
民国时代的河南为什么没有被军阀割据? 河南是中国的中原地区,乃中华文明的发祥
东展谈历史
2024-11-20 22:0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