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幅毛岸英的书法作品,结尾处有一句令人肃然起敬的话:“我岸英有什么

英叡谈历史 2024-11-20 22:10:23

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幅毛岸英的书法作品,结尾处有一句令人肃然起敬的话:“我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显而易见,这是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时写下的。     毛岸英的牺牲一直是许多人难以弥合的伤痛,如今读起他的故事,依然令人潸然泪下。   1922年10,毛岸英出生于湖南湘潭,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第一个儿子,他的童年却过得十分心酸,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   毛岸英的父母均从事革命活动,因此,幼小的他就被迫跟随父母四处奔波,好不容易过上了稍微安稳的日子,命运的不幸却接踵而至。   1930年,年仅8岁的毛岸英跟随母亲杨开慧入狱,随后被迫眼睁睁的看着母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被营救出狱的毛岸英风餐露宿四处辗转,好不容易在上海落了脚,弟弟毛岸龙却重病身亡,不久之后,收留兄弟俩的幼稚园被破坏,俩不得不在街头流浪,以乞讨为生。   1936年,党组织终于找到了毛岸英,兄弟俩也终于告别了街头露宿、食不果腹的日子,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列车。   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成绩十分出色,毕业后还参加了苏联红军,成为坦克连的指导员,亲眼见证了苏联红军解放柏林。   从苏联回到延安后,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安排从农民当起,逐渐成长为一名干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成为了一座工厂的党总支副书记。   就在这个时候,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军悍然入侵的消息传到了国内,得知消息的毛岸英十分愤慨,看到成千上万名青年奔赴东北边境,准备抗美援朝时,他心中保家卫国的意愿愈加强烈。   当得知美军不顾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企图扩大战争时,毛岸英坐不住了,他跑到丰泽园毛主席的书房,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要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想法。   看着壮志满怀的儿子,毛主席的心绪十分复杂,他深深的吸了一口烟,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他这个请求。   在当晚的晚宴上,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正式接纳毛岸英成为了志愿军战士的一名。   得到父亲和彭德怀的应允之后,毛岸英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前来和自己刚结婚一周年的妻子刘思齐进行道别。   彼时的刘思齐正因阑尾炎住院,看到终日繁忙的丈夫突然深夜到访,还以为出了什么急事,连忙撑起身子询问:“岸英,怎么想起来这里了?”   毛岸英深情地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始终无法直视妻子温柔的目光,于是低下头去说道:“我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收不到我的信不要急,照顾好自己。”   说罢,他又拉着刘思齐的手,仔细的交代着阑尾炎的注意事项,又叮嘱她要托人照顾好岸青弟弟,说完又关心起妻子的学业,直到深夜才离去。   也许是冥冥中察觉到了什么,在毛岸英离开医院时,一连几日没下床活动的刘思齐破天荒的走到了病房门口目送,而毛岸英也恰好在走到楼梯口时,转身朝刘思齐的病房深深的鞠了一躬,夫妻俩就这样完成了道别。   只是,毛主席和刘思齐都没想到的是,毛岸英这一去竟是永别。   1950年11月25日,美军的飞机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渝洞投下了几十枚汽油弹,一声巨响过后,志愿军司令部陷入一片火海。   就在这场空袭中,毛岸英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毛岸英的一生短暂而光辉,他是开国领袖的儿子,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他曾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也曾为了人类的和平英勇奋战,他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辉煌的国际主义战歌,他的故事也将和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融在一起,诉说着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参考资料:《党史文汇》-夏远生-毛岸英: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志愿兵”

0 阅读:0
英叡谈历史

英叡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