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一米六,大学三年级。 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 上网一搜,全国可能有数百个你。 社会心理学家调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人,发现虽然95%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自我认知和觉察的能力,但实际上真正展示出了自我认识能力的人不到15%。 你还记得这句诗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人们对身处其中或者自己手上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 中国的心理学家把这个叫做苏东坡效应。 有人总结了苏东坡效应的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不屑认知型。 这类人的口头禅是我自己什么样我还不了解吗?可是事实上,他们对自己真的是一知半解。 第二种类型叫做片面认知型。片面认知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非常自信,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点,但同时往往会高估自己,低估他人,给人自高自大的感觉。而另一种则认为自己没本事,不思进取,一辈子没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第三种类型叫做随意认知型,认为人命天定,喜欢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不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动性。所以尼采说,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从某种角度来说,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更为困难。 那么,怎么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 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邀请你一边听一边站起来。双手自然下垂,紧贴大腿两侧,闭上眼睛,然后金鸡独立,看看自己能够站立多久。 根据你自己单腿站立的时间长短,可以评判一下身体的平衡能力。平衡能力越强的人,适应复杂环境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也就越强。 正常情况下,30~39岁的男性可以站立九秒以上。假如不到三秒钟,你发现自己就开始摇摇晃晃了,那就说明身体老化和早衰严重了。 也许你会说别吓我,我才20岁呢?告诉你一个秘密:压力越大老得越快。 所以说身体是你感知和认识自己的开始。 如果我们在生理自我的认识、觉察和接纳上有欠缺,成年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反应或问题。 那么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什么叫生理自我。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我意识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从出生到三岁之间,我们首先会从自己的身体、外貌、性别等方面来认识自我。 这个阶段,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有良好的觉察和接纳,同时得到充分的爱护、尊重和满足,那么他成年以后的自信度、安全感、自我效能和自我照顾的能力也会相对越足。 相反,如果三岁之前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被阻断,生理性别的认同被误导,生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长大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扰。 这里要和你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 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些权利感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在后期不被尊重,那么也很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患有暴食症和厌食症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控制排斥型的母亲。 当母亲一切都要掌控和代替决定的时候,孩子唯一能决定的就是吃或不吃。 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得,要允许孩子爬行、探索,不给孩子强制把尿,不强制喂饭,不让孩子总是觉得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过多的控制和否定会剥夺孩子的身体自主感。 而没有身体主权意识的孩子,往往既不懂得保护自己,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容易出现人际交往失调或者成为施暴者或者受虐者。 好的人生要从重新认识和接纳生理的自我,增强身体主权意识,学习自我照顾开始。 今天的作业请你问问自己: 从头到脚我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最不喜欢的又是哪个部位? 为什么喜欢和不喜欢又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一米六,大学
嘉赐谈旅游
2024-11-20 22:11: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