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10月20日,浙江杭州,一女子花3万8从同学母亲店里买了4.5千克中药材,其中有部分药材被打成了粉,女子回家后上秤一看,发现只有3.8千克,足足少了1.4斤。她问了中医老师,老师说这些名贵药材混在一起打粉不合理,并且损耗也没有这么大。 女子找到店家要求退款,店家却说中药打粉有损耗很正常,她还声称:“学过物理的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表示一分都不给退了。 看来在熟人那里买东西,有时候简直就是明摆着的杀熟!鲍莉这位年轻人十分喜欢中医养生,因此还专门报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养生班,准备考个中医证书,未来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10月20日,老师在课堂上建议大家尝试用中药,去调理一些自己身体的小毛病,课后闲聊时,同学们提议去黄同学妈妈的中药店里“实地考察”,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加深同学情谊。 走进药店,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鼻而来,老板娘对女儿的同学们都十分热情,她耐心地为这群年轻学子介绍着各种药材,鲍莉被这份热情感染,冲动之下就想买点什么回去。 就在这时,鲍莉想起了自己手中的补血药方,便顺口问道:“阿姨,您这儿有这些药吗?”老板娘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补血啊,那得先养身。身子骨好了,血气自然就足了。” 接着,她麻利地从柜台上拿下几味“养身神器”:海参、鹿茸片、黑参片、野山参……每一样都是中药界的“贵族”,价格不菲。 鲍莉看着这些药材,心里虽然有些忐忑,但想到这是同学妈妈的店,信任二字瞬间占据了上风。她心想:“阿姨肯定不会坑我,这些药材肯定值这个价!”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近四万元,换来了这一包包“宝贝”。 然而,令她不理解的是。老板娘将除了海参外的所有药材都打成粉,最后才会交给鲍莉,她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丝不安。尤其是当一位同学悄悄告诉她,鹿茸片的价格似乎有些离谱时,这种不安开始发酵。 鲍莉决定一探究竟,结果网上的价格让她大跌眼镜——同样的鹿茸片,网上只需500元一斤,而她买的却是天价! 鲍莉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她开始怀疑起那些被打成粉的药材。称重后发现,原本应该是4.5千克的药材,现在只剩下3.8千克,足足少了1.4斤! 这让她不禁想起了物理课上的“质量守恒定律”,难道中药打粉还能打破这个自然法则? 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不满,鲍莉再次踏入了那家中药店。这一次,她的心情已截然不同,更像是来“讨债”的。她质问老板娘为何价格如此离谱,为何药材重量会不翼而飞。 老板娘则是一脸淡定,用那句“中药打粉有损耗,学过物理的都懂”来回应,而且还直言:“小姑娘,学过物理的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鲍莉不甘心,她又咨询了其他中医老师,得知自己买的那些名贵药材并不适合混合打粉,这让她对老板娘的专业性也产生了质疑。 再次回到药店,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两人的对话内容就是你质疑我价格不公,我讽刺你不懂行规的拉锯战。 一气之下,老板娘最后甚至以“开店20年,专业无需质疑”为由,拒绝退换任何药材,连那包海参也不例外。 这场因信任而起的交易,最终却因信任崩塌而陷入僵局。鲍莉的遭遇让人不禁思考:在熟人经济盛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毫无保留地相信“杀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那些看似合理的行业规则背后,真的对消费者公平吗? 事实上诚信经营,这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商家与顾客之间最宝贵的纽带。它就相当于是一杆秤,衡量着商品的价值与商家的良心。 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谋取暴利的商家,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次的不诚信,足以让多年的口碑毁于一旦。 鲍莉的经历正是提醒我们,在消费时不仅要保持理性,更要学会辨别真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今,鲍莉的案件仍在调解中,结果尚未可知。但这场风波无疑给所有商家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切莫忘记了诚信二字的分量。 毕竟,只有真正做到童叟无欺、公平交易,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让生意之路越走越宽。 主要信源:1818黄金眼——2024-11-19《近四万元药材打粉后少一斤多?老板说“学过物理就明白”》
“太坑!”10月20日,浙江杭州,一女子花3万8从同学母亲店里买了4.5千克中药
岔气查理
2024-11-25 11:23:32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