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英军阵地,陷入了重重包围,就在战士们绝望时,3营长李德章却带领战士们,创造了军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1951年春,朝鲜半岛,凛冬的寒意还未散尽。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一场关乎全局的生死之战,悄然拉开序幕。“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老谋深算,计划从志愿军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妄图一举将战线推回三八线以北。这一情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志愿军司令部炸响。
随机战斗打响。当时四十军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南朝鲜第六师的防线。这支部队,战斗力薄弱,士气低落,在志愿军猛烈的攻势下,迅速溃不成军,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瞬间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为四十军创造了绝佳的穿插机会。温玉当机立断,命令118师抓住战机,以最快速度向加平穿插,务必一举拿下这个战略要地。
为了确保穿插速度,温玉下达了“轻装前进”的命令。这意味着战士们必须舍弃一部分重武器和辎重,只携带必要的弹药和干粮。这个决定,无疑是一场豪赌。它在提高了部队机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遭遇战的风险。
118师的战士们,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轻装上阵,在夜色的掩护下,快速向加平挺进。
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绕过敌人的岗哨和据点,以惊人的速度向目标逼近。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更加残酷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们。
4月23日傍晚,354团3营,在营长李德章的带领下,终于抵达了加平东北方向的高地。然而,他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深入敌后,四面被敌军包围。
前方是澳大利亚营的主阵地,左右两翼是英军第27旅的其他部队。更糟糕的是,由于轻装急进,他们的重武器和弹药补给都跟不上来。
此时的3营,如同陷入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进退两难。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兵力悬殊的劣势,还有弹尽粮绝的困境。一场生死攸关的遭遇战,即将打响。
这场遭遇战,注定要被载入史册。354团3营的战士们,在没有重武器支援,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澳大利亚营和英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用轻武器和手榴弹,硬是顶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战斗中,一个特殊的细节,引起了澳大利亚营的注意:很多志愿军战士,竟然没有携带步枪,而是每人背着六到八枚手榴弹。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战术选择,背后却有着深刻的考量。
然而,尽管354团3营的战士们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营长李德章、参谋长刘玉珠、教导员马仲吉等指挥员,先后壮烈牺牲。
在突围过程中,3营的战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战斗精神。他们互相掩护,交替突围,即使身负重伤,也依然坚持战斗。最终,一部分战士成功突出了重围,与大部队汇合。
加平遭遇战,虽然以354团3营的巨大牺牲为代价,但它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场战斗,成功地阻止了“联合国军”的侧翼登陆计划,切断了敌军东西两线的联系,为西线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更重要的是,354团3营的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信息来源:魏白著. 志愿军战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