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男子找防水师傅补天台,四个窟窿被收了 6800元!男子:“我以为是 168 元一桶,弄完了告诉我是 168 元一斤!”业内人士:“撑死 1000 块钱,胶水成本不超过 200 块钱!”网友:徽注胶帮,我上过当!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我现在想想就生我自己的气...”何先生气的整个人都发懵,自己竟然被坑这么多钱,真的是冤的不行....
何先生家住在一栋居民楼的顶楼,本以为这样的高度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和开阔的视野,却没想到每逢下大雨,他家都会面临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卧室的墙壁总是漏水。
每次雨水倾盆而下,卧室的一面墙便开始渗水,雨水顺着墙壁流淌,甚至积成了小水洼。
刚开始时,他以为只是墙面受潮或窗户密封不好,于是自己动手进行了简单的修补,涂防水漆、打玻璃胶,把可能漏水的地方都检查了一遍。
这些努力并没有解决问题。每到雨季,雨水还是毫不客气地渗进来,墙面不仅变得潮湿发霉,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让整个房间的环境变得既压抑又难以忍受。
雨水渗漏的问题给何先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家具也无法靠近那堵漏水的墙,长期的潮湿甚至让地板开始翘起。
每当夜里下起大雨,他都不得不爬起来查看墙壁的状况,生怕漏水面积扩大,导致更大的损失。
看到其他房间干爽如常,而这间卧室总是“水深火热”,何先生不禁感到苦恼又无奈。
这天,何先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则防水广告,广告上写着“免费上门”,“多年经验”,并且标榜着能够解决漏水问题,价格也非常诱人,吸引了他的注意。
由于他长期被漏水困扰,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于是他决定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广告中的师傅很快就约定了时间上门查看。师傅到达后,迅速检查了一下墙面,轻描淡写地表示,问题并不严重,只是一些细小的缝隙需要处理,简单地打点胶就能解决。
他还强调,这种防水胶是非常专业的,效果保证能立竿见影,防止以后漏水问题再次出现。
看到师傅信心十足,再加上价格也显得不高,何先生松了口气,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靠谱的解决办法。
师傅告诉他,168元,何先生听到这个价格觉得非常合适,认为这应该是购买“防水胶一桶”的价格,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于是,他便让师傅开始施工。
师傅开工后,动作熟练,似乎完全没有问题,何先生也在一旁安心等待,心想着很快就能解决烦人的漏水问题。
当师傅完工后,何先生准备结账时,气氛突然发生了变化。
师傅一脸严肃地告诉他,168元并不是“一桶”的价格,而是“一斤”的价格,施工中使用了40多斤胶,总计需要支付6800元!
顿时,何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费用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简直是天文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和承受能力。
何先生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这样的价格套路。他想起了当初广告中的低价和师傅轻松的口吻,突然明白过来,自己可能已经掉进了商家的“价格陷阱”里。
虽然他有些气愤,但由于工作已经完成,墙面也已经处理过了,他也不好再多做争执。
所谓的“德国进口胶”,实际上是“三无产品”,他也联系了记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得知这个是安徽那边的补漏公司。
网友的评论直接疯狂了,有人说被收了8000元,有人被骗了3500元,还有人花了2万块治疗灰指甲,都遭遇了类似的“文字游戏”。这些“防水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售后更是无从谈起。
高价防水维修乱象频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高价防水维修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制定行业标准和价格规范,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和价格欺诈行为。可以考虑建立类似“12315”的投诉平台,方便消费者维权。
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作用,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审核,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再出现。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维权意识。学习一些基本的防水知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被“忽悠”。遇到问题要保留证据,积极维权,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或向媒体曝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选择防水维修服务时,建议通过正规渠道,例如当地建材市场或信誉良好的家装公司,货比三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价格和服务内容,保留付款凭证,避免日后纠纷。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让“屋顶上的陷阱”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