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一女子买兔肉,做好后吃着味道不对,家里的猫更是吓得四处逃窜、浑身发抖,女子这才察觉异常,将肉发到网上后,网友的话令她细思极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张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张女士在市场里逛了一圈,买了几样蔬菜和水果,然后来到肉类区。她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支着一个小摊,摊位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鲜红的肉块,旁边立着一个手写的牌子:"新鲜兔肉,味美价廉"。
张女士想给家人改善伙食,兔肉是个不错的选择,她走上前去,仔细端详着那些肉块,肉的切面呈现出粉红色,夹杂着细密的白色纹理,看上去很是新鲜诱人。
"保证新鲜,现宰的。"摊主笑眯眯地回答,一边麻利地用手抓起一块肉,放到电子秤上称重。
张女士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两斤,她想着,这价格不算贵,而且兔肉吃起来清淡鲜美,老少皆宜,家人应该会喜欢。
提着兔肉回到家中,张女士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地走进厨房,准备处理兔肉,她把肉块从塑料袋里倒出来,放到案板上,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正要开始切割,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这肉的颜色怎么这么深,不像是兔肉啊?张女士心中暗自嘀咕,她凑近仔细观察,发现肉的纹理也与平时见到的兔肉不大一样,莫非是买到假货了?
正在这时,张女士的爱猫咪咪突然跳上料理台,好奇地嗅了嗅肉块,出乎意料的是,向来胆大好奇的咪咪竟惊恐地跳开了,弓起背,炸起毛,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嘶嘶声,仿佛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张女士更加确信肉有问题,她连忙打开手机浏览器,搜索起兔肉和其他常见肉类的图片,很快,她找到了猫肉的图片,只见图中的肉色泽鲜红,与手中的肉块几乎一模一样!
"天啊,难道我买到的是猫肉?!"张女士惊呼出声,一阵恶心和愤怒涌上心头,她连忙将肉重新装回袋子,决定去找卖肉的摊贩理论。
张女士匆匆赶回市场,却发现肉摊已经收摊走人了,她四处打听,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个中年男子。
"你好,请问你卖给我的是什么肉?"张女士尽量压抑着怒火,平心静气地问。
"不就是兔肉吗,我开业这么多年,还没卖出过假货呢。"摊贩一脸不耐烦。
"可是我对比了图片,你卖的根本不是兔肉,而是猫肉吧?你知不知道在中国食用猫肉是违法的?"张女士拿出手机,将猫肉的图片怼到摊贩面前。
"胡说,我卖的就是兔肉,哪有什么猫肉,你这是在诽谤我!"摊贩涨红了脸,大声嚷嚷起来。
眼见事态僵持不下,张女士决定求助网友,她将买到的肉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请大家帮忙鉴别,很快网友们纷纷留言,一致认为照片中的肉看起来更像是猫肉。
看着网友们的评论,张女士的心凉了半截,她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买到了有问题的肉,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她对食品安全问题一向很敏感。
她知道,在中国,猫肉并非合法的食用肉类,市场上不存在正规渠道销售的猫肉,更没有专门的猫肉养殖场,那么摊贩贩卖的猫肉很可能来自非法渠道,食用安全无从保障。
执法人员已送往相关机构进行检验化验,如检验结果证实肉类来源违法,将对涉事者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同时,工商部门也向广大市民发出消费提示,呼吁大家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消费意识,在购买肉类产品时,一定要到正规超市或信誉良好的商家,索要质量合格证明,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来历不明的肉类制品;如发现商家有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权。
张女士的不幸遭遇,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以此为鉴,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坚决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说"不"。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消费环境,让安全、健康的美食常伴餐桌,祝福每一个家庭。
这起事件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要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以诚实守信为本,以安全为天,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共同呵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