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1674年那会儿,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日子。那时候,大清帝国由康熙皇帝当

思润评过去 2024-11-27 13:05:50

说说1674年那会儿,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日子。那时候,大清帝国由康熙皇帝当家,国家正从明朝垮了之后的乱摊子中慢慢恢复,看起来要步入稳定的日子了。但你知道吗?这表面的平静底下,其实藏着大麻烦。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三藩之乱,特别是吴三桂那小子搞起来的叛乱,这可是康熙皇帝得好好应对的大难题。 吴三桂啊,他原本是给明朝打工的将领,后来投降了清朝,被封了个平西王,去云南看大门了。顺治皇帝为了让吴三桂听话,就搞了个政治联姻,让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娶了建宁公主。建宁公主可是顺治皇帝的亲闺女,康熙皇帝的姑姑,虽然是个公主,但在皇家的权力游戏里,也不过是个被摆弄的棋子。古人说得好啊:“成王败寇,世事无常。”这话不光是在战场上,皇家的权力斗争里也是一模一样。在1653年,顺治皇上为了让吴三桂为大清卖命,就想了个办法,把只有13岁的建宁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这表面上看是两家人结亲,其实是为了让吴应熊留在北京做人质,好让顺治皇上能控制吴三桂。为了让吴三桂安心,顺治皇上不仅给吴应熊升官发财,还特地建了个特别豪华的公主府,那气派,跟皇宫似的。 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结婚后,就住进了这个公主府。他们俩感情挺好的,互相尊重,也很恩爱,还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吴世璠,小儿子叫吴世霖,一家子过得挺开心的。要是日子能一直这么过下去,建宁公主说不定能有个好结果。但可惜啊,顺治皇上一死,康熙皇上即位,这种幸福就一点点没了。康熙皇帝掌权后,觉得三个藩王手握重兵,心里不踏实,怕他们哪天会跟朝廷对着干,就一点点地削减他们的兵力。可云南那地界上的“大佬”吴三桂,哪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兵权呢?慢慢地,两边就杠上了,关系越来越僵。到了1673年,吴三桂想造反,就先悄悄派人去北京,想把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璠接回云南去。 东西都收拾好了,人也快出发了,结果建宁公主突然冒出来,把吴应熊给拦住了,劝他别走。吴应熊心里明白,康熙铁了心要收拾那三个藩王,自己不管是回云南还是留在北京,都挺悬的。琢磨来琢磨去,他决定自己留在北京,守着建宁公主和小孙子吴世霖,让大孙子吴世璠跟着使者回去,顺便把康熙要动那三藩的风声透露给吴三桂。 第二年,吴三桂就把云南巡抚朱国治给宰了,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正式起兵。平南王尚之信和靖南王耿精忠也立马跟着响应。康熙皇帝一听这消息,火冒三丈,直接就把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给抓了,说他们是大逆不道的叛徒,给绞杀了。行刑前,建宁公主跪在康熙面前,一个劲儿地求情,想让康熙饶了她儿子吴世霖一命。她满脸泪水,声音都哭哑了:“好侄儿,你就饶了我儿子吧!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呢!”康熙望着眼前的姑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知道,吴三桂造反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稍微心慈手软,就可能惹出更大的麻烦。于是他忍不住大声说道:“姑姑,他们要的是我的命啊!” 建宁公主一听这话,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她大声喊道:“康熙,你的心咋这么硬呢?我们可是一家人啊!”康熙脸一沉,斩钉截铁地说:“姑姑,为了大清,我没得选。”行刑那天,建宁公主跟着监斩官,眼睁睁看着丈夫吴应熊和年幼的儿子吴世霖被绑上绞刑架。那一刻,她的心像被刀刺穿,疼得要命。她跪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周围的人看着都心疼,可谁也没法改变康熙的决定。

0 阅读:18
思润评过去

思润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