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东一男孩每天徒步30公里上学,一妇人得知后,把自己的屋子免费让给他住,男孩因此考上大学。谁料,6年后,妇人病重,男孩竟作出惊人决定。
男孩名叫朱观景,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家中几亩薄田,是父母唯一的收入来源。为了让孩子能够读书,父母从牙缝里省出学费,咬牙供朱观景念完了初中。
可在他考上县城一所重点中学时,家里的经济已经入不敷出。学校距离村子有15公里,周边的房租对朱家而言更是天文数字。眼看朱观景面临辍学,他硬是咬牙做了一个决定——每天徒步30公里往返上学。
朱老太太是个热心肠,平时谁家有困难,她总爱搭把手。她听说朱观景每天徒步上学,心里既不忍又佩服。
老太太的屋子虽然陈旧,但离学校近。她主动找到朱观景,提出让他免费住在自己家里。面对这样天大的好意,朱观景起初不敢答应。
他害怕给老太太添麻烦,可老太太却语气坚定:“你只管安心住下,我也有孩子,这点事儿算什么?”
朱观景搬进了老太太的屋子。屋子不大,老旧的桌椅摆满了角落,但干净整洁。他从未住过这样的“好地方”,激动地连声道谢。
从此,他再不用每天起大早赶路,也有更多时间复习功课。他心怀感激,不仅努力学习,还帮着老太太做家务、劈柴担水,两人相处得像一家人。
多年坚持与努力终究没有白费,高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朱观景却没有得意忘形,他知道,若没有朱老太太的帮助,他根本走不到这一步。
临走前,他跪在朱老太太面前,真诚地说:“奶奶,这份恩情,我永远记在心里。”
在大学期间,他经常从微薄的生活费里挤出一部分,寄给朱老太太,买些补品或生活用品。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先去看望老太太,为她做一顿饭,聊聊学校里的事儿。老太太的屋子早已成了他心中的第二个家。
几年后,他毕业了,顺利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事业开始步入正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朱老太太病重的消息。
他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守在老太太的床前,像照顾亲生母亲一样端水喂药,整夜守护。
家人劝他考虑自己的前途,他却一句话道出了自己的坚持:“没有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让她孤苦无依。”
老太太的病情渐渐稳定,他却发现她的小孙女因家庭变故无人照顾。他主动承担起抚养小孙女的责任,将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供她读书,教她做人。
时间过得很快,朱观景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定报考研究生。
他日夜备考,虽然最终未能进入北京大学,却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这次机会不仅让他的学识更上一层楼,也让他重新步入了事业的新高峰。研究生毕业后,他再度成为公务员,回到家乡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力。
这些年来,他始终未忘朱老太太的恩情,逢年过节必定带着礼物和家人回去探望,还在她的老屋前修建了一个小花园,让老人能在阳光下悠闲地享受晚年生活。邻里提起他,总会赞不绝口地说:“朱观景是个重情义的人,懂得知恩图报,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朱观景回望自己的人生,始终认为自己不曾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明白,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走得有多快,而在于走得是否踏实。
jinzuozhong
都是好人啊![点赞]
用户10xxx60
虽然是编的,但我仍然宁愿相信是真的![滑稽笑]
用户10xxx84
步行三十公里至少需要四个小时,这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