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个外国人找到周总理,满怀期待地说:“周,你说过新中国成立后给我签发公民证的。” 后来,这个外国人在周总理的特批下,成为第一位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还成为了我国的政协委员。而这一切的机缘,都源自宋庆龄的推荐。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像宋庆龄、张澜这些非中共党派的人士,在新中国成立后能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 诚然,团结各党派人士有利于国家统一,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宋庆龄为例,她虽看似置身于共产党之外,却时刻为共产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曾从国民党手中解救出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士,也将一些重要人物引荐给共产党。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马海德的故事。1933年,马海德远渡重洋,来到战乱纷飞的中国,首站便是上海。 他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诊所,一边为患者治病,一边研究中国流行的热带皮肤病。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宋庆龄对马海德的医术颇为赞赏,经常推荐患者前来就诊,两人的关系也日渐深厚,交谈的话题也日益广泛。 在交谈中,宋庆龄毫不掩饰对共产党的支持,这份热情也逐渐感染了马海德。 1936年,当马海德正犹豫下一步何去何从时,宋庆龄找到了他,希望他前往延安,实地考察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姓生活状况。 宋庆龄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她深知共产党急需高端医疗人才。随后,经宋庆龄推荐,马海德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 抵达延安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接见了他,并带他参观了苏区各地,使马海德首次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当得知苏区百姓就医困难时,马海德毅然决定留在苏区,为红军战士和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此后,他常常背着医疗箱,骑着马奔波于苏区各部队之间,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尽管工作辛苦,但马海德却乐在其中。 马海德的付出,毛主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年后,他批准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这并非马海德的终极目标。 马海德曾向周总理表达过希望获得中国国籍的愿望。但当时共产党仅控制了中国的一小部分土地,无法立即实现他的愿望。于是,周总理承诺,等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让他成为中国人。 马海德对此充满期待,他坚信共产党最终能够解放全中国,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此后,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期间不仅治好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的肺结核病,还成为了王稼祥的贴身医生,成功治愈了王稼祥身上的旧伤和顽疾。 1942年,马海德前往延安和平医院工作,与白求恩、柯棣华、巴苏华等外国医生一起,走遍了苏区各地,累计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挽救了无数生命。 内战爆发后,马海德又随解放军转战全国。作为一位外国籍的共产党员,他亲眼见证了共产党如何解放全中国的过程,其中也有他的一份贡献。 1949年秋天,马海德推开了周总理的办公室,他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即将提出一个大胆的申请,他担心被拒绝,更担心周总理忘了曾经的承诺。 “周,你说过新中国成立后给我签发公民证的。” 马海德鼓起勇气提出了他的要求,这是他人生的一大理想。 周总理没有忘记他的承诺。他原以为马海德当初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马海德一直铭记在心。 这份执着让周总理深感感动。尽管新中国当时条件艰苦,但马海德仍坚持要加入中国国籍。 周总理欣然应允,并立即作出批示。1950年,马海德正式成为了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49年,一个外国人找到周总理,满怀期待地说:“周,你说过新中国成立后给我签发
洋洋爱说史
2024-11-28 15:50:07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