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护士走进病房,眼前的一幕令她感到毛骨悚然:许世友将军面色发紫,脖子上紧紧缠着一条白毛巾,随时都有可能窒息而亡,是谁竟然胆敢对这位开国上将下此毒手?
1985年,南京中山陵8号,气氛凝重。
一位护士例行查房,推开卫生间的门,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许世友将军脸色发紫,一条白毛巾紧紧勒住他的脖子。
是什么将这位久经沙场的开国上将逼到了如此绝境?
卸下军装的许世友,回归了土地的怀抱,南京的住所,原本一片荒芜,被他改造成了一方生机勃勃的菜园。
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在将军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他像呵护孩子一样,翻地、施肥、除虫,乐在其中。
除了种植,他还养起了猪和兔子,原本寂静的院子,也充满了生机,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似乎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鸡鸣犬吠的田园牧歌。
谁又能想到,这位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如今竟沉迷于种地,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可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
1985年春节前后,许世友开始感到身体不适,腹部时常胀痛,但他强忍着,没有告诉任何人,不想让人觉得他“身体不行”。
他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过得挺积极,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直到3月份,在上海华东医院的例行体检中,许世友被查出得了肝癌。
301医院的刘轩庭政委建议他去北京治疗,但他拒绝了,理由是“北京的路太窄”、“人太多”。
这些看似玩笑的推脱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他害怕面对现实,不愿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
回南京后,许世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癌细胞的蔓延,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剧痛,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他的儿媳回忆,他疼得厉害时,从不喊疼,有时候说要打针,可针还没扎,他又说不用了。
他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难受的样子,更愿意一个人默默承受。
一个午后,许世友以上厕所为由,支开了陪护人员,突然,卫生间里传来的闷响,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护士冲进去,发现许世友正用头撞墙,这一幕,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医疗小组对他的行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是头痛难忍,有人认为是意识障碍,但无论如何,这都预示着将军内心的巨大痛苦和绝望。
几天后,更令人心惊的一幕发生了,许世友趁别人不注意,用毛巾把自己的脖子勒住,脸都胀成了猪肝色,多亏护士及时发现了,不然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这两次自杀未遂,揭示了英雄迟暮的无奈,也展现了他在病痛折磨下,人性脆弱的一面。
病痛的折磨日益加剧,许世友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越来越虚弱,已经无法下床活动。
9月初,南京军区总医院派了一个医疗小组到他家给他治疗,但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9月底,杨尚昆副主席代表邓小平主席来探望他,他已经昏睡不醒,大小便失禁。
当工作人员在他耳边大声告知来访者身份时,他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句:“我完蛋了。”
这句话,道出了这位铁汉最后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接受,他开始正视死亡,并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了他对生命的释然,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的爱。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愿再给国家添麻烦,只想回到家乡,在那里度过最后的时光。
虽然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还是对参加活动充满了渴望,他让保卫处的陶处长开车带他出去转转,说颠簸一下也算是一种锻炼。
后来,他连床都下不了了,依然念叨着要“活动、活动”。
最后,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力气,把他抬到沙发上,在病房里推着“兜风”,这是他最后一次活动身体,也是他最后的心愿。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在南京溘然长逝,享年80岁。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贫苦的童年,到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再到卸甲归田的平静晚年,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他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满起伏的电影,也像一首触动人心的歌。
他的晚年,虽然短暂而悲壮,却展现了他坚强、乐观、爱国、无私的高尚品质,面对病痛的坚韧,对死亡的坦然,以及对故土的眷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他的生活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只在于活得多久,更在于活得多精彩。
即使生命走到尽头,只要我们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就能留下永恒的光辉。
许世友将军,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更是一位有着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普通人。
他既有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也有晚年病痛下的脆弱无奈,以及最终面对死亡的平静与释然。
许世友将军的离去,令人痛惜,但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前进。
他的一生就像一座永远矗立在历史中的丰碑,光彩夺目。
(信源:中国新闻网——许世友患癌症再疼也不哼 用毛巾勒脖子死死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