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奥列什尼克”核导弹对北约安全的影响————俄罗斯领导人对乌克兰使用这款导

梅鸥译丛 2024-11-30 18:00:08

普京的“奥列什尼克”核导弹对北约安全的影响

————

俄罗斯领导人对乌克兰使用这款导弹,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他决心削弱北约,并试图将欧洲的安全格局改造成符合俄罗斯利益的样子。

上周,俄罗斯发射了“奥列什尼克”中程导弹。随后,国家宣传媒体RT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这枚导弹飞到欧洲主要城市所需的时间:到伦敦和巴黎只需20分钟,柏林15分钟,华沙更是只要12分钟。

这是普京自入侵乌克兰以来,最具威慑性的核信号之一。他在多次公开场合高调吹捧这款导弹,声称北约无力拦截,并警告莫斯科可能会用它来打击基辅的“决策中心”。虽然这枚导弹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但普京表示,目前它只会装载多枚常规弹头。

11月21日,在宣布“奥列什尼克”导弹击中乌克兰第聂伯市一家航空航天制造商的讲话中,普京警告说:“我们认为,如果某些国家允许他们的武器用于攻击我们的设施,我们有权用我们的武器攻击他们的军事设施。”

不过,西方领导人和分析人士并不买账,认为普京的这些言论只是俄罗斯又一次虚张声势。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允许基辅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轻松突破了莫斯科所谓的“红线”。

但普京的威胁显然是冲着欧洲去的,而且选的时机十分微妙——美国正处于政治过渡期,而欧洲则对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亲俄态度和他可能削弱美国对北约承诺的意图感到担忧。同时,俄罗斯在东乌克兰的步步紧逼也让基辅的部队倍感压力,而普京则毫不妥协,不打算结束战争。

莫斯科试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这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说明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是铁了心要占上风。他的目标是削弱北约,离间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威慑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并试图将欧洲的安全架构拉向俄罗斯的方向。

这款被称为“奥列什尼克”(意思是“榛树”)的导弹,据分析人士称,即便只搭载常规弹头,也能对欧洲造成直接且可能是毁灭性的威胁。

一些西方武器专家认为,这可能标志着一场新的欧洲军备竞赛的开端。这场竞赛可能会持续数十年,耗资数千亿美元。北约国家和俄罗斯都将为此投入巨资,而目前,莫斯科已经把大约40%的国家预算花在了军事和安全力量上。

几个月前已经露出端倪的行动终于落地,而它选择这个时机显然是针对乌克兰使用ATACMS导弹和法英联合研发的“风暴阴影”导弹袭击俄罗斯。上周,普京正式降低了俄罗斯动用核武器的门槛。

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俄罗斯何时可能使用核武器的不确定性,也让普京有机会在特朗普就职前进一步制造安全恐慌,增加欧洲的焦虑。

俄罗斯此前的核武器政策是,在常规武器攻击威胁到其生存时才会动用核武器。而现在,这一表述被改成了针对对俄罗斯或白俄罗斯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重大威胁”的攻击。此外,还新增了一项条款,允许莫斯科对非核国家(比如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只要这些国家正在使用来自核大国(比如美国)的武器。

五角大楼和一些西方军控专家认为,“奥列什尼克”并不算一款全新的武器——它可能是基于RS-26“鲁别日”导弹的改良版本。这款导弹十多年前曾多次试射,2018年宣称已被搁置,但最近被重新启用并进行了改进。普京已经下令批量生产“奥列什尼克”,并透露类似的系统正在开发中。

11月22日,在普京与俄罗斯军事和安全高层的会议上,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提到,“奥雷什尼克”导弹能够覆盖整个欧洲,其大规模攻击效能“几乎可以和核武器相媲美”。

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CNA安全智库分析师德克·埃弗列斯表示,俄罗斯仅用几枚常规武装的“奥雷什尼克”导弹,就可以摧毁欧洲大范围内的空军基地和军事目标。而这种导弹的核能力更凸显出巨大的威慑力。

“‘奥雷什尼克’很可能携带六枚核弹头,并在大约15到20分钟内打击欧洲目标,”埃弗列斯说,“而且由于它的速度和飞行轨迹,几乎不可能拦截。”

在会议上,普京带着笑容夸赞了这款导弹,骄傲地表示,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拥有类似的武器。他还承诺会为研发团队颁发国家级奖励。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在导弹打击能力方面,俄罗斯对欧洲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在特朗普对北约未来的支持尚不明朗的情况下。

“目的肯定是达到了:引发恐慌、不和,甚至让人们呼吁谈判与和平,”俄罗斯鹰派电视主持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得意地说。他还补充,俄罗斯可以打击“那些北约基地——比如波兰、罗马尼亚、英国或其他地方——它们正在为美国提供从乌克兰境内向俄罗斯发动攻击的武器。”

RT主编玛格丽塔·西蒙尼扬在同一节目中表示,俄罗斯需要让欧洲清楚感受到战争的威胁。“除非他们看到拳头直奔他们鼻子,否则他们是不会停下来的,”她说道。

总部设在汉堡的和平研究与安全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格雷夫认为,欧洲正迈入一个“新导弹时代”。今年7月,美国和德国宣布计划从2026年起轮换部署中程导弹到德国,这引发了莫斯科的强烈反应。同时,一些国家也加入了法国牵头的“欧洲远程打击计划”(ELSA),致力于研发远程导弹。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军备竞赛,而这种趋势将在未来20年内愈演愈烈,”格雷夫说。“我认为接下来的情况会是,俄罗斯、欧洲国家和美国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武器库,因为现阶段他们的数量还不足以真正有效地使用这些武器来摧毁大量潜在目标。”

但也有人质疑北约是否真的有能力遏制俄罗斯,毕竟莫斯科一直在利用成员国间的矛盾,比如拉拢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这位立场鲜明的亲克里姆林宫派。

鲍里斯·邦达列夫,这位曾是俄罗斯外交官的武器控制与全球安全专家指出,北约领导人多次在普京的核威胁面前显得犹豫不决。普京的这些威胁成功拖延了西方向基辅提供及时军援的进程,给他争取到了避免失败的机会。

“我不认为莫斯科真的打算发动核战争。核武器的作用主要是制造恐惧。这首先是一场心理战,而这套宣传确实运作得不错,”他说,“问题本质上在于,我们根本没搞明白怎么对付普京。”

邦达列夫继续说道,普京不会和特朗普达成任何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协议,除非协议能让他在基辅取得胜利,比如让乌克兰永远无法加入北约,并让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继续留在俄罗斯手中。这些条件的实现将为普京未来挑战欧洲、甚至可能入侵波罗的海国家铺平道路。

“他不是想分裂乌克兰。他想分裂整个世界。他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那里没有哪个国家——包括美国——能未经他允许介入。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看不清这一点。如果他们和普京谈判,那等于主动把胜利拱手相让。”

“奥列什尼克”导弹本应被1987年签署的《中导条约》禁止。这份由美国和苏联达成的协议禁止射程在310到3400英里的导弹。然而,特朗普在2019年宣布美国退出了该条约,当时美方长期指责俄罗斯存在违规行为。

“我们曾经有一份条约禁止这种类型的导弹,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它们被认为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核科学家公报的核事务副主编弗朗索瓦·迪亚兹-莫林在谈到这款导弹时说,“它的速度、多弹头分导技术,再加上同时具备常规和核打击能力,都会增加误判的风险,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旦发射,这种导弹能在12到16分钟内击中欧洲各大首都。反应和侦测的时间非常短。而更糟糕的是,它可能携带核弹头,甚至是多个核弹头,这让你几乎没有时间判断袭来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欧洲已经开始意识到加强自身防卫和遏制俄罗斯的必要性,但它目前仍无法与普京抗衡。普京已经将俄罗斯经济的主要资源转向战争和武器生产。

“这款新导弹其实也从侧面说明,欧洲为什么必须在自身安全问题上承担主导地位,”迪亚兹-莫林说道。

0 阅读:20
梅鸥译丛

梅鸥译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