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如父如子 很荣幸来到了北大百讲参加了《如父如子》的首映礼。
是枝裕和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之一,他以创作家庭关系类的电影见长。《如父如子》就是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片深刻探讨了关于血缘关系与情感责任的重要话题。
《如父如子》采用了非常日式的平行叙事将两个家庭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同时搭配大量静止的固定镜头,表面上几乎没有激烈和突然的戏剧冲突,只是随着屏幕上越来越大的月份字幕,将两个家庭的挣扎与和解融入进了时间的流逝之中,仿佛于无声处听惊雷,电影中的每个情节与每种情感都冲破了大银幕的屏障,直击观众的内心,在平淡的画面中,获得温暖与感动。
本片最有趣的一个点我认为是片名。そして父になる如果直译的话可以译为“成为了父亲”,本片却选择译为了“如父如子”。这个译名其实更直观地揭示了主人公良多的同时作为父亲与儿子成长历程。他在“交换孩子”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庆多的父亲不应当只是每天忙于工作和冷漠地说教孩子,而是应该更多的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意。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孩子也应该更多的去陪伴年老的父母。
没人有天生就会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似乎每一对父母都是在教育、扶养孩子的同时接受来自孩子带来的成长。
影片的结尾,良多追上并拥抱了庆多,即使是第二次观看《如父如子》的我,也不禁热泪盈眶。在这个持续内卷的世界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亲人的陪伴。观看《如父如子》的这两个小时,仿佛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一个缓冲点,不仅给了我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去审视自己原来的生活,也让我认识到了陪伴与关爱的力量,治愈了我的内心。
在上映十年后,本片即将登录中国的大银幕,亲情源于血缘还是源于亲缘,12月6日,欢迎大家前往电影院一同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