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女孩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6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女孩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1年,女孩参加高考,被湖北民族中医学院录取。为了凑学费,她瞒着爷爷奶奶去工地干活。谁曾想,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女孩感动的热泪盈眶! 河南的孙爱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坎坷。她1岁时,母亲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她成了孤儿,唯一的依靠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这个贫困家庭的三口人相依为命,过着拮据却温馨的生活。 家里虽然清贫,但孙爱花学习从不懈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爷爷常用骄傲的语气对村里人说:“我们家爱花虽然命苦,但她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孙爱花也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2011年,孙爱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北民族中医学院。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全家人激动不已。爷爷拿着通知书反复念着,眼里含着泪:“好啊,咱家爱花有出息了!”但随之而来的学费问题却让全家犯了愁。几千元的学费,对于这个靠种地维生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爷爷奶奶多次讨论,要不要变卖家里的老牛或者几亩地,但孙爱花听到后坚决反对。她不想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艰难,于是偷偷下了决心:自己去挣这笔钱。 一天清晨,孙爱花悄悄离开了家,去了镇上的一处工地。她找到工地负责人,说自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工头看着面前这个瘦小的女孩,忍不住皱眉:“你这么瘦小,能干得了什么活?”孙爱花坚定地回答:“我什么都能干,只要您肯让我试试。” 工头被她的坚持打动,同意她留在工地搬砖、打杂。工地的工作非常辛苦,烈日当头时,地面仿佛能蒸腾出热浪。孙爱花每天搬砖、拌水泥,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尽管如此,她从未抱怨,心里只想着早点攒够学费。 几天后,工地上的工友们发现了这个坚强的女孩。有一次,一个工友忍不住问她:“小姑娘,你怎么不在家准备上学,跑来干这种活?” 孙爱花擦了擦脸上的汗,腼腆地说:“我考上大学了,可家里没钱交学费,我想自己挣出来。”这句话让工友们一阵沉默,随后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真是个好孩子!” 工头得知了孙爱花的情况后,也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不仅为她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工作,还把工钱稍微提高了一些。工友们有时也偷偷给她塞些零食,鼓励她不要放弃。 孙爱花的努力和坚韧渐渐在镇上传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一位记者听说了她的故事,专门来到工地采访她。当记者把这位年轻女孩的艰难处境和执着梦想报道出来后,立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消息传到孙爱花的村子里,村民们纷纷自发捐款,有人送来了现金,有人拿来了粮油,还有人送来了衣物。工地的工友们也开始为她募捐,有的甚至主动放弃自己的工钱。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通过捐款的方式,帮助她筹集学费。短短几周时间,学费问题就迎刃而解。 当孙爱花从爷爷手中接过那一叠捐款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开学那天,村民们把孙爱花送到了车站。爷爷奶奶反复叮嘱:“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咱们等着你出息了回来。”孙爱花带着乡亲们的期望,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大学里,孙爱花不仅刻苦学习,还经常参加勤工俭学,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时常回忆起工地上的日子,那些工友的鼓励和乡亲们的帮助成为了她前行的动力。几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名中医师,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 这段故事在村子里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人们教育后代的典范。孙爱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尽管命运多舛,但只要怀揣梦想并努力拼搏,总能战胜困境。她也用自己的成就回馈社会,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为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点燃希望。 孙爱花后来在采访中说道:“那一年,我最难忘的是工地上的每一天和那些无私帮助我的人。他们教会了我,善良和努力是改变命运的最强力量。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回报这些爱。”
1991年,河南,一女孩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6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女孩跟爷爷奶奶
常常说说
2024-12-05 12:04:41
0
阅读:66
宝贝儿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