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

采蓝说历史 2024-12-10 19:20:56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太史公上述这段话蕴含以下几个深刻道理: 第一,所谓的生意,首先是靠山吃山、靠水吃山,放在今天山西的煤、河北的钢铁,大抵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的生意形成客观上就是依赖于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主观上依赖于本能和欲望的激发。如果真的想学做生意的朋友,这两个方面其实就是两个大的方向。比如做土特产就是前者,比如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就是后者。 第二,最好的生意其实是顺应人的本能和欲望满足的,是不需要人为去刻意引导的。比如中原人爱好山(崤山)西那些好玩意,就会不自觉地拿出他们的农作物去交换。所以,咱们现在很多生意人喜欢讲什么引导性消费,这玩意就有点太过于刻意了。讲得通俗点,好生意不需要刻意引导,需要刻意引导的往往不是好生意。 第三,生意的本质一定是意愿的互相满足、是价值的交换(等价不等价不是最重要的,但必须要彼此满意)。所以在自觉性的基础上,又衍生很多主观控制和选择。慢慢地,也就会形成利益最大化的概念。比如一个女孩找对象一样,选项多了或者选的次数多了,都会造成自我溢价的。 第四,因为交易带来的满足和收获,会反过来促进生产技术的提升。这其实也就是原始的以销定产的概念。低价区往高价区送,稀有品往热销区送,加大紧缺品的生产能力……这都是自然之道。背后是“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的哲学逻辑。所以,咱们做生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投入方向在哪,可以参考这个,用阶段性的盈利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赢利点,那就是大家的产品方向。 先说这么一段,有时间再闲扯后面的一段!

0 阅读:1
采蓝说历史

采蓝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