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嘴炮说服六国结盟,使秦国十五年未出函谷关,苏秦的合纵思想究竟是什么 苏秦,战国最强的嘴炮王者之一,他的最强实绩莫过于琢磨出合纵思想,并最终成功游说六国,订立合纵盟约,最终孤立秦国。 合纵思想的出现,是因为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已经过去,随着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国力有了一个大幅增长,而六国之间却互相消耗,七国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制衡变成了“一超多强”。 苏秦发现了这一点后,从各国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合纵”的思想战略。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也就是从山东六国之一出发,联合其他五国订立盟约,孤立七国中最强的秦国,最终实现遏制秦国发展,维护七雄并立局面,防止各国力量进一步失衡的目的。 最开始苏秦的嘴炮并没那么无往而不利,他先后在周显王、秦惠王、赵肃侯处碰壁之后,才终于得到了燕文侯的支持。自此,苏秦走向了嘴炮王者的道路,在说服了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这五国国君之后,合纵联盟正式成立。 合纵联盟主打一个团结起来针对秦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攻破函谷关,突入秦国腹地——可惜因为六国太菜而秦国太强,这个伟大的目标未能实现。但六国的团结还体现在另一个方向,即六国中任意一个国家在遭到秦国攻击的时候,其他五个国家不能做事不管,必须提供帮助。 合纵战略成功阻止秦国向东扩张的势头,使秦国军队长达十五年未出函谷关,可惜的是因为各国领导人各怀鬼胎,合纵战略在秦国的挑拨之下逐渐被放弃,六国也在强秦的攻势下被逐个击破,成为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战绩。 合纵虽然失败,但合纵思想的正确性早已经从秦国十五年受到的掣肘中表现出来,使得合纵失败的,绝非是苏秦的战略思想,而是政治家之间的利益纠葛,和一己之私。 参考资料 刘玉斌:《苏秦大纵横家历史形象的形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27-31,共5页
靠嘴炮说服六国结盟,使秦国十五年未出函谷关,苏秦的合纵思想究竟是什么 苏秦,
浩然说文史
2024-12-15 01:56:3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