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周的格局大 散发着正能量 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在发讣告的时候,提了一句,说叶周(叶新跃)是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脊梁式的人物。这句话分量很重,很到位,很贴切。鲁迅评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说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脊梁这个词,不是白给的。 叶周是我多年挚友之一,三观一致。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遇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基本一致。在多年的共事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一拍即合。今年夏天我们还在一起聊过天,吃过饭。叶周的个人风采和他的人格魅力,除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之外,更在于他有四大:大智慧,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我跟他共事多年,都在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里为大家服务。他做会长,我是理监事成员,他做监事长,我做监事。 感受他的大智慧,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宛如步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闻其馨。 叶周幼年丧父。叶周的父亲是叶以群,是左派文联的领军人物,在文学界,艺文界最早宣传进步思想,影响了全国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鼓动他们奋身投入革命。 看看叶以群的工作圈和朋友圈,都有谁?茅盾,巴金,丁玲,田汉,周扬,郭沫若,瞿秋白,周而复,夏衍,潘汉年。这些人只是他工作圈朋友圈的一部分,都是他们之间经常来往的朋友。新中国早期和初期,叶以群都是全身心投入。 1966年,特殊年代,叶公受到冲击。不堪受辱,以类似老舍的方式,悲剧终结。 叶周跟我同岁,比我大几个月,1958年出生。1966年的时候,他才8岁。一个8岁的孩子,是怎么度过他的童年的呢?可以想象的到,很苦,很无助。我都记得我小的时候吃不饱,挨过饿。我在北京,他在上海。到1979年,他的父亲得到平反的时候,叶周也不过才21岁。可以说,他的童年和少年,以及青年的一段,经历的都是苦难。 他完全有资格写自己的童年怎么受苦的,那叫伤痕文学。伤痕文学能引起民众的广泛同情。按叶周的经历和身份背景,他也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成为伤痕文学的领军人物。但是他没这么做。为什么?他自己没说为什么,但就我的理解: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大格局。 有些事,不用自己多说,有记载,大家都知道。说,是本能,不说,是智慧,是格局。叶周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提到父亲的时候,只写了寥寥数语:我与爸爸叶以群的生命交集只有短短的八年。我八岁时他就突然离开了。 这让我们想起了影片《英雄儿女》里边的一些情节。王成牺牲了,妹妹王芳得知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师政委王文清,也就是王芳的亲生父亲,那个时候还没相认,让王芳写他哥哥,唱他哥哥,全军去唱。他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王芳含着泪写他哥哥。第一稿拿给王政委看。王政委先让警卫员小刘说说感受。 小刘说,干脆说吧,看到后边,光觉得挺难过,鼓不起劲儿来。王芳说:我觉得我确实写出了我的真实感情。我是含着泪把它写完的。王文清: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吗?你写他,唱他,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泪吗? 王文清的这句话就是有大格局的话。经过修改后的歌词,格局大了。这就是我们至今都在传唱的《英雄赞歌》。 特殊年代受屈辱蒙冤的人很多。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痕。伤痕,我们记住,但我们的心中不能只有伤痕,我们的心中不能只有阴霾而没有阳光,更不能拥抱着阴霾不放而无视阳光的照佛。 看到街上有穷人,有受苦的人,我们都同情,都愿意拿出点钱来帮助他们。但是您佩服他们吗?他们能带给您励志的动力吗? 对于伤痕文学,鲁迅先生显然是不反对,但他也显然不大力提倡。鲁迅的《祥林嫂》描述了祥林嫂遭遇的苦难的同时,也给读者一句潜台词:你的苦难故事说多了,就絮叨了。我们同情祥林嫂,为她的遭遇感到痛心,但无论如何也是同情,不可能上升到敬仰的地步,崇拜的地步。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他受了多大的委屈,而在于他对社会对贡献。叶周写他的父亲,没有把父亲受的委屈当重点,而是在于其父亲的文学成就。所以,我们敬仰叶周的父亲叶以群,不是因为他受了多大的冤屈,而在于他对中国文学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我们佩服叶周,因为他值得大家的尊重。他之所以受人尊重,在于他的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我个人希望,今后我们作家协会里的骨干成员,个个都应该成为叶周的化身。
叶周的格局大散发着正能量 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在发讣告的时候,提了一句,说叶周
加州崔小妹
2024-12-17 04:57: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