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大胡子班长”,战斗五天五夜负伤33处,胃被打穿,弹片穿肠14处,肺部打进4块弹片,仍然坚守阵地! “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人负伤33处却依然屹立不倒?”1987年春天的云南老山,用血与火给出了答案。 在中越边境老山18号阵地上,一场惨烈的战斗拉开帷幕,一位名叫张茂忠的战士,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钢铁般的意志。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边境地带,地势险要,是中越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这里不仅有陡峭的山势,还有湿热多雨的气候。 白天,阵地如蒸笼一般炙热,战士们的皮肤被汗水浸泡到发白;夜晚,寒冷刺骨,每一口呼吸都透着寒意。 1987年4月,张茂忠所在的连队奉命驻守老山18号阵地。作为班长,他带领战士们第一时间开始构筑防御工事。面对潮湿泥泞、蛇虫肆虐的环境,他们咬牙挖战壕、修掩体,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战斗在4月26日清晨打响。敌军密集的炮火覆盖阵地,硝烟弥漫,山石飞溅。张茂忠带领战士们顶着炮火加固掩体,并迅速组织还击。他们每一击都瞄准冲上来的敌军,顽强阻止敌人的步伐。 可越军并不罢休,他们熟悉老山地形,利用夜间视线不佳的时机频繁偷袭。张茂忠深知,老山的特殊地形不仅让防守变得艰难,更意味着一旦阵地失守,我军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他对战士们说:“咱们不能退,有我大胡子在,阵地丢不了!” 五天五夜的鏖战,敌军发起了多次猛烈进攻,炮火与冲锋轮番上阵。战士们的装备逐渐耗尽,只能依靠毅力与敌人进行搏斗。 张茂忠始终冲在最前线,身体被弹片划伤,却顾不上处理。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阵地不能丢。 这段时间,老山的气候也在“折磨”着战士们。白天气温高达50度,他们汗流浃背却不能休息;夜里寒风刺骨,战壕里冰冷的泥水没过膝盖,身体早已被湿气侵透。一些战士在短暂的休息中甚至保持着警戒姿势。 4月30日晚,敌军发动了最为疯狂的一次进攻。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大部分掩体,张茂忠所率的一班几乎无力回击。就在这危急时刻,他咬牙站起,发出坚定的号令,继续带领战士们抵抗敌人。 战斗的场景惨烈异常。张茂忠的身体已经遍体鳞伤,胃被炸穿,弹片穿肠14处,肺部嵌入4块弹片。但他依然没有倒下。他用尽力气与敌人拼搏,咬紧牙关继续指挥战斗。 那一夜,战士们在他的激励下顽强拼杀,终于打退了敌军的最后一轮进攻。张茂忠的身影站在阵地前线,像一座不可撼动的钢铁堡垒。 战斗结束后,张茂忠被送往后方救治。他全身共有33处伤口,但仍然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战友们问他:“班长,疼吗?”他只是笑笑说:“小伤而已,不碍事。”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老山的每一寸土地,他那句“有我大胡子在,阵地丢不了!”成了鼓舞士气的不朽口号。这正是“老山精神”的真实写照:视死如归、不屈不挠、无私奉献。 “老山精神”不仅属于张茂忠,也属于每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士。五天五夜的鏖战后,18号阵地被命名为“钢铁阵地”。张茂忠的事迹感动了全国。 这份精神不仅存在于战场上,也激励着后人。老山战役后,张茂忠因战斗后遗症仍然留在部队。 他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任务,继续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说:“守住阵地是军人的职责,守住人民更是。” “老山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的力量。在云南麻栗坡县,老山战役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无数年轻人在这里学习先烈事迹,汲取奋发向上的动力。 今天,当人们回望那段历史时,张茂忠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老山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祖国的土地永远不能丢。
老山英雄“大胡子班长”,战斗五天五夜负伤33处,胃被打穿,弹片穿肠14处,肺部打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17 14:42:37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