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年仅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竟然抡起凳子向她背上砸去,婆婆见她倒下后,扑上去咬断她的脚筋!白薇艰难地逃回到娘家后,不料父亲却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一句话像雷鸣般砸在白薇的耳畔,她的身体僵在原地,冰冷的现实让她明白了,那个所谓的“家”,根本容不下她。 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一件小事,当天,白薇因为做饭慢了一些,婆婆骂了她几句。 长年受压迫的白薇终于忍不住回了嘴,婆婆便立刻叫来了丈夫,那个没什么主见的男人,听着母亲的指责,竟然直接抄起一张木凳,朝白薇的背上砸去。 木凳砸下的那一瞬间,白薇眼前一黑,整个人倒在地上,还未反应过来,婆婆就扑了上来,死死咬住了她的脚踝! 白薇惊恐地挣扎,可婆婆牙齿咬得更紧,剧痛之下,她的脚筋竟硬生生被咬断了。 鲜血瞬间浸湿了地面,白薇的惨叫声在屋子里回荡,丈夫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没有任何反应。 那个瞬间,白薇意识到,若再不逃走,她可能真的会死在这个家里。 她拖着受伤的身体,连滚带爬地冲出门,任由鲜血一路洒下,这个她“嫁”过来的地方,从来没有温情,只有尽不完的家务和没来由的责打。 白薇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娘家,心里还存着一丝希望,父亲会为她撑腰吧?可是迎接她的,是父亲毫不留情的责骂。 父亲对她的痛苦视若无睹,只觉得她丢了家族的脸面,他甚至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无论如何都应该回到丈夫家里“守本分”。 娘家无望,白薇万念俱灰。她忍着剧痛,默默离开了家门,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舅舅家。 白薇的舅舅是个开明之人,怜惜外甥女的遭遇,亲自赔偿了一笔钱给婆家,彻底为白薇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不仅接纳了白薇,还决定送她去读书。 白薇从未忘记过读书的渴望,小时候,她曾在父亲办的学堂里学习,但婚后的生活让她几乎与书本绝缘。 如今重回课堂,她倍加珍惜,所有的苦难和屈辱都化作了她刻苦学习的动力。 在长沙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白薇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 可命运似乎总是与她作对,毕业前夕,她的父亲再次找到了学校,扬言要把她带回婆家“守妇道”。 那时的白薇,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小姑娘,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偷偷躲进学校的厕所,趁夜色逃了出去。 那晚的路,白薇走得格外漫长,她带着对自由的向往,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最终,她登上了前往日本东京的轮船,远离了那个让她噩梦般的家。 初到东京,白薇举目无亲,生活艰难,她做过佣人、端过盘子,甚至干过搬运水桶的苦力活。 那时候的她,每天只吃一顿饭,靠喝水填饱肚子,她对自己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能继续读书,一切都能过去。 她拼尽全力学习日语,最终考入了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主修生物学,同时兼修历史、哲学和文学。 白薇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成了那个时代少有的中国女留学生,凭借才华和毅力站稳了脚跟。 可就在她的生活刚有起色时,命运又让她遇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杨骚。 杨骚,福建漳州人,比白薇小六岁,是个颇有才情的诗人。 初遇时,杨骚风度翩翩,言辞间流露着浪漫的情怀,白薇早年的苦难让她渴望被爱,杨骚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 这段感情并没有带来救赎,反而让白薇再一次跌入深渊,杨骚的爱情观轻浮,甚至声称要“经历一百个女人后,再回到白薇的身边”。 白薇却不愿放弃,她一路追随杨骚,从东京到杭州,再到福建漳州,甚至跨越千山万水追到了新加坡。 可是,杨骚一次次地离开,留给她的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无法愈合的心伤。 更残酷的是,杨骚放纵的生活,让白薇染上了梅毒,这让她本就孱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爱情的幻灭与疾病的折磨,让她痛不欲生。 经历了这场噩梦般的爱情,白薇将所有的痛苦化为文字,写下了话剧《苏斐》。 这部作品讲述了女性为争取自由与尊严而抗争的故事,在东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回到中国后,白薇的作品得到了鲁迅的赏识,鲁迅称她“像仙女一样美丽”,不仅在文学上支持她,还将她的作品发表在《奔流》等杂志上。 白薇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成为左翼文坛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社会动荡和战乱让白薇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担任《新华日报》特约记者,奔波在战乱中,写下了大量鼓舞民众的文章。 她曾因贫病交加而摔下楼梯,险些丧命,幸好好友谢冰莹伸出援手,才让她挺过了难关。 新中国成立后,白薇响应号召,来到北大荒等艰苦地区,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但岁月的劳累和疾病,已经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 晚年的白薇,居住在北京的一间小屋里。她自嘲为“三无女人”:生无家,爱无果,死无墓。 她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但她的一生,却如同一朵野蔷薇,坚韧而倔强地绽放着。 1987年,94岁的白薇与世长辞。 她的一生,虽满是苦难,却从未向命运屈服,她用文学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发出了呐喊,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屈的身影。
1909年,年仅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竟然抡起凳子向她背上砸去,婆婆见她倒
疾冰预防说
2024-12-17 18:00:39
0
阅读: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