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胡适在海外读到了《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他下了一句评语:“真的有点肉麻

周律鸣不评 2024-12-20 10:20:03

1959年,胡适在海外读到了《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他下了一句评语:“真的有点肉麻”,“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胡适痛批伟人词过后三年,一向号称不生气的他、便因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台北。   1957年,伟人发表了大江南北广为传颂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而这时的胡适早已跑到了台湾,并且在两年后购买到了盗版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   胡适为什么会痛批伟人诗词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先入为主的固有成见,二是发泄怒气,三是盗版书。   先说第一个原因。众所周知、毛泽东曾是胡适的学生,在当时那个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文坛大佬笔落惊风雨的觉醒年代,做为新文化运动肱股之臣的胡适曾深深影响了青年毛泽东。   但当时胡适是整个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而身为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起点又太低,即便毛泽东对胡适推崇备至,但后者依然认为他只是一个泥腿子罢了。   胡适一生三次评价伟人诗词,倒也佐证了二人关系的变化。   1941年,身为驻美大使的胡适读到了伟人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胡适的评价是:“尚可看。”   第二次便是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了,胡适痛批:“用词肉麻,用韵错误,行文不通。”   1960年,胡适读到了伟人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他的评价是:“部分语句比之红楼梦里的俗语犹有不及”。   从这里便能看出,胡适与伟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胡适在评价《蝶恋花·答李淑一》时,主要挑出了下阕“舞”、“虎”、“雨”,与上阙尾字并不同属于相同韵部,加之成见、加之盗版,胡适没有看到伟人的自注,便将这首词痛批了一顿。   实际上,伟人知道这首词用韵不一,但正版自注曰: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原因,发泄怒气。   国家解放后,对胡适尊重不已的伟人曾数次挽留,让其留在国内,但主席越托人说这些话,胡适就溜得越快,很快便跑到了台湾。   当然,这里还有三个前提,一是内战时期胡适曾为伟人写过信,但未得到回复;二是胡适曾力劝伟人国共合作,但未果;三是彼时身为“文痞”的胡适已然是过街老鼠。   由于胡适本身就是个小家子气的“文痞”,老将兵败如山倒后,他也溜之大吉,但此前的怨气便发泄在了这首词上。   再来说说第三个原因、盗版书。   彼时胡适在台湾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他也幻想过回到大陆,其与好友傅斯年把酒言欢时,傅斯年曾言:归骨于田横之岛。   两个很悲观的人惺惺相惜,《蝶恋花》风靡全国两年后,胡适读到伟人的盗版诗词集,但胡适并不知道是盗版,所以一并将怒气发泄了出来。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傅斯年一语成谶,二人最后均去世于台北。   其实,胡适虽是思想家,但人品是真不咋地,其诗词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也很一般,这样说吧,胡适的诗词水平比之张宗昌“远看泰山黑糊糊”略好。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胡适痛批伟人词,情绪远大于水平。   【信息来源:江山文学网—漫谈胡适评毛诗【霞中子】-—2014年11月10日】

0 阅读:2
周律鸣不评

周律鸣不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