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话说的是分手后的纠结。但其实很多夫妻也在经历类似的矛盾。白天和闺蜜吐槽老公各种不好,晚上躺在床上,还是会下意识地往他那边挪一挪。你说不清这算不算爱,只知道心里有个地方,空着。
躺在床上,身边就是相处多年的爱人,可心里像隔着一堵墙。你还记得对方喜欢吃什么,会帮对方拿药提醒加衣服,但就是没有那种心跳的感觉了。早上起床不想亲对方,晚上回家也不想分享今天发生了什么。你还爱对方吗,好像爱,可就是找不到爱里的那种感觉。
十分钟拆解经典好书,我们今天读的书是《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
作者是英国顶尖婚姻咨询机构的资深专家安德鲁·马歇尔,做了三十年咨询,帮过成千上万对夫妻。这本书在欧美卖了十万册,樊登老师也推荐过。
马歇尔说了个特别颠覆的观点:失去相爱的感觉,不等于关系到头了。他说我们用一个“爱”字,其实在说三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迷恋的激情,依恋的亲密,还有关爱的亲情。很多关系出问题,不是爱消失了,是依恋这层断了。他提出的七个步骤,就是要帮我们把这条线接回去,重新找回那种感觉。
接下来我会拆解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告诉你爱的三重维度到底是什么,然后给你三个能直接用的方法。
核心概念:爱的三重维度与依恋的秘密。很多人以为爱情就是那种心跳加速、脸红的感觉。谈恋爱的时候,看到对方发消息就忍不住笑,想时刻黏在一起,对方一个眼神都能让你开心半天。可结婚三五年后,这感觉没了,就觉得爱情死了。 其实这是对爱最大的误解。马歇尔把爱拆成了三层。
第一层是迷恋。 热恋期那种激情,大脑会分泌大量的苯基乙胺,让你觉得对方完美无缺。你看对方怎么看怎么好,对方打个喷嚏都觉得可爱。这阶段能持续十八个月到三年,但它肯定会消退。书里说,这是大自然设计的机制,让人类能快速配对,但不可能永远维持。
第二层是依恋。 这才是长期关系的核心。依恋是什么呢?是你生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人,遇到挫折唯一想倾诉的对象,在人群中只要看到对方背影就能安心。依恋需要通过共同经历、相互支持来建立。你们一起搬过家,一起熬过夜,一起经历过一些事,这些会在你们之间编出一张情感的网。
第三层是关爱。 这是亲情式的关心,你在乎对方的冷暖,希望对方过得好,但不再有浪漫的渴望。很多夫妻走到这步,就以为爱情结束了。其实不是,只是依恋那部分没好好维护。
书里特别指出,当关系变成“我爱你,但找不到爱的感觉”时,问题往往就在依恋上。 你还关心对方,但不再渴望对方的拥抱,不再想和对方分享心里话。这就是依恋枯萎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把依恋当成了理所当然。书里说,依恋永远不能被视作理所当然,就像珍宝,必须细心呵护。可大多数人结婚后就放松了,不像恋爱时那么用心。慢慢地,那条情感线就断了。
这个概念挺重要的,因为它告诉我们,关系变冷不是因为“不爱了”,是因为依恋这条线断了。只要重新接上,爱就能回来。
实操方法:重建依恋的三大工具。概念说完了,关键是怎么做。马歇尔给了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
一、15分钟专注交流法。
第一个方法叫十五分钟专注交流法。很多夫妻一天下来,真正交流的时间可能不到五分钟。早上匆匆忙忙出门,晚上回来累得只想躺着刷手机。就算坐一起吃饭,也是各看各的屏幕。 这方法的目标是,通过每天十五分钟的高质量对话,重建情感连接。关键是眼神接触。书里提到,热恋中的情侣交谈时百分之七十五的时间会注视彼此,关系平淡的伴侣只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直视对方眼睛,能刺激大脑释放苯基乙胺,就是那个让人产生恋爱感觉的激素。
具体怎么操作。
第一步,和伴侣约定一个固定时间。 比如每晚九点到九点十五分,或者晚饭后的十五分钟。写在日历上,像对待重要会议一样对待它。
第二步,准备一个交流环境清单。 机调成飞行模式,电视关掉,如果有孩子就告诉他们这十五分钟不能打扰。两个人坐在沙发上或者床上,距离不超过一米,能看清对方眼睛。
第三步,准备五个开放式问题。 提前写在手机备忘录里。比如“今天工作中有什么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最近有什么担心的?”“这周有什么想和我分享的瞬间?”。别问“今天怎么样?”这种问题,对方回答不了几句。
第四步,轮流提问和回答。 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个人只听不插嘴。听完之后用“我听到你说”开头,复述一遍对方的核心意思,确认自己理解对了。然后说一句“谢谢你和我分享”。
第五步,对话过程中,至少保持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有眼神接触。 如果觉得不自然,可以先从看对方鼻梁或者眉心开始,慢慢过渡到看眼睛。
建议准备一个小笔记本,记录每次交流中对方提到的重点。比如对方说这周工作压力大,下次可以主动问进展。
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呢?把这十五分钟变成讨论家务或者吵架。如果对方说了让你不舒服的话,记下来,等第二天冷静后再用冲突追溯法处理。这十五分钟只用来建立连接,不用来解决问题。
二、冲突追溯四步法。
第二个方法叫冲突追溯四步法。书里有个特别震撼的观点,百分之八十的矛盾源于过去的经历,只有百分之二十才是当下的问题。 这方法的目标是,帮你看到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避免在表面问题上反复争吵。书里举了个例子。有对情侣为了买地毯吵架。安迪想买昂贵的羊毛毯,布莱恩坚持买便宜的化纤毯。表面看是消费观不同,深挖下去才发现,安迪小时候家里从富裕变成窘迫,他想买贵的是在补偿童年的缺失。布莱恩是工人家庭长大的,从小被教育要勤俭节约。
具体怎么操作。
第一步,冲突发生时立即按暂停键。 用平静的语气说“我需要冷静八分钟,然后我们再聊”。设置一个八分钟倒计时。在这八分钟里,去另一个房间,做深呼吸或者喝杯水。书里说转移注意力八分钟,就可以改善心情。
第二步,拿出纸笔,写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是愤怒还是委屈还是恐惧。第二个问题,这感受让我想起了什么,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场景。第三个问题,当时我是怎么应对的,现在是不是在重复那个模式。
第三步,用三段叙述法和对方沟通。 这方法有固定句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当你”,描述对方的具体行为,不加任何评判。第二部分是“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用“愤怒”“委屈”“害怕”这些词。第三部分是“因为”,解释这感受和过去的关联。比如“当你坚持要买便宜的东西时,我觉得不被重视,因为小时候爸妈总说家里穷,从来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这让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
第四步,邀请对方也用三段叙述法说一遍。 给对方准备一张写着“当你,我觉得,因为”的卡片。听对方说完之后,复述一遍对方的核心感受,确认自己理解了。然后问“我们能不能找个办法,既照顾到你的感受,也照顾到我的感受?”。
建议准备一个冲突记录表。每次冲突后记录下冲突主题,双方的深层原因,还有最后的解决方案。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很多冲突都是同一个深层原因引起的。
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在追溯的时候又变成指责。比如说“都怪你妈从小这么教你”。要避免这种表达,改成“我理解你的成长经历让你有这样的想法”。重点是理解,不是指责。
三、迷恋重燃三件套。
第三个方法叫迷恋重燃三件套。这方法的目标是,通过回忆和重现恋爱时的场景,唤醒大脑里的浪漫记忆,重新激活苯基乙胺的分泌。
具体怎么操作。
第一步,约定一个周末的下午,做初恋细节回忆练习。 两个人坐在一起,准备一个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轮流回答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第一次见面在哪里,当时的天气和时间。第二个问题,对方当时穿什么衣服,什么发型。第三个问题,对方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当时什么感受。第四个问题,我们第一次牵手在什么场景,我当时心跳多快。第五个问题,当时对方做的什么事让我心动。尽可能回忆细节,颜色、气味、声音。
第二步,翻出恋爱时的照片,做重要瞬间标记。 准备一个相册,物理相册或者手机里建个文件夹都行。选出十张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贴个便签或者写段备注,记录当时的具体情景。比如“这是我们第一次旅行,在厦门,那天下雨了,你把外套给我披上”。
第三步,重现一次恋爱时的约会。 选一个对你们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场景。如果第一次约会在电影院,就再去那家电影院看场电影。如果第一次吃饭在某个餐厅,就再去点当时的菜。约会前一天,给对方发条短信“明晚七点,老地方,穿你最喜欢的衣服”。制造点仪式感和神秘感。约会过程中,有意识地重复当年的一些小动作,比如当年你总帮对方拍衣服上的灰尘,现在也做一次。
建议做一个恋爱时间轴。在一张大纸上画条时间线,标出从认识到现在的重要节点。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吵架,第一次旅行。每个节点写一句当时的心情。把这纸贴在卧室,时不时看一眼,提醒自己你们走过了多少路。
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做回忆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说,不听对方说。要记住,这练习的重点是共同回忆,不是各自怀旧。对方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然后说“原来你当时是这么想的,我都不知道”。这种交流本身就能增加亲密感。
实践场景:一对中年夫妻的困境。我们来看个实际场景。李女士三十八岁,和丈夫结婚十二年,有个十岁的女儿。她的困境是,丈夫工作很忙,回家就累得只想躺着。两个人一周说不上几句话,除了孩子的事和家务。她试过主动找丈夫聊天,丈夫不是敷衍就是睡着。她觉得自己像个管家,不是妻子。她还爱他吗?好像爱,可那种渴望见到他的感觉没了。
我们用刚才说的三个概念来分析。李女士和丈夫的关系,迷恋早就过了,现在卡在依恋这层。关爱还在,她还会给丈夫准备衣服,关心他身体,但依恋断了。她不再渴望和他分享内心想法,不再期待他的拥抱。
怎么解决呢?用我们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月,李女士决定先用十五分钟专注交流法。
周一晚上,她和丈夫坐在客厅,把电视关了,手机都调成飞行模式。她说“我们试试每晚九点半聊十五分钟,不聊家务不聊孩子,就聊我们自己”。她准备了五个开放式问题写在手机备忘录里。
第一天,她问“今天工作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丈夫说了同事的一个项目。她没给建议,只是听完之后说“我听到你说那个项目很有挑战性”,然后说“谢谢你和我分享”。整个过程她保持眼神接触,看着丈夫的眼睛说话。
第一周她们坚持了五天。到第二周,丈夫开始主动问她“你今天呢,有什么想分享的?”。李女士准备了个小笔记本,记录丈夫每次提到的重点。比如丈夫说周三要做汇报压力大,周四她就主动问“今天汇报怎么样?”。
第二个月,他们遇到了一次冲突。 周五晚上李女士想出去吃饭,丈夫说太累了想在家叫外卖。李女士觉得委屈,又要吵架了。这次她用了冲突追溯四步法。
第一步,她说“我需要冷静八分钟,我们等会儿再聊”。设置了倒计时,去阳台深呼吸。
第二步,她拿出纸笔,写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她现在的感受是委屈和愤怒。这感受让她想起了什么?小时候妈妈总是为了家务忙碌,爸爸从来不陪她出去玩。她担心自己变成妈妈那样。
第三步,八分钟后她坐回沙发,用三段叙述法说“当你说太累不想出去的时候,我觉得被忽视和委屈,因为小时候爸爸也总是这样,妈妈一个人承担所有家务,我不想重复妈妈的生活”。
第四步,她递给丈夫一张写着“当你,我觉得,因为”的卡片,邀请他也用这方法说一遍。
他们准备了个冲突记录表,把这次的冲突主题、深层原因都记录下来。
第三个月,李女士用了迷恋重燃三件套。
周末下午,她约丈夫做初恋细节回忆练习。两个人坐在一起,打开手机录音。她问了五个问题,第一次见面在哪里,对方穿什么衣服,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丈夫说第一次见面是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她穿了件白色衬衫,扎着马尾。他说当时觉得她笑起来特别好看。李女士听到这些细节,眼眶有点红。
第二步,她们翻出恋爱时的照片,建了个手机文件夹。选出十张照片,每张都写了备注。有张是在游乐园的合影,她写“第一次约会,你赢了大玩偶送我,我开心得像个孩子”。
第三步,周末她们重现了那次游乐园约会。她提前一天给丈夫发短信“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穿你最喜欢的衣服”。在摩天轮上,她主动握住了丈夫的手。
她还做了个恋爱时间轴,画在一张大纸上,标出从认识到现在的重要节点。贴在卧室,时不时看一眼。
三个月后,李女士说感觉他们的关系在慢慢回温。不是一下子回到热恋,但她开始期待每天晚上的十五分钟,开始觉得丈夫又愿意听她说话了。
总结:爱是能力,需要长久经营。说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
马歇尔在书里用了个特别好的比喻,他说亲密关系就像一段旅程。迷恋是旅程的起点,依恋是旅程的主干道,关爱是旅程的终点站。大多数人以为起点的风景就是全部,看不到沿途还有更深的美。
核心概念是什么?爱有三重维度,迷恋、依恋、关爱。关系出问题往往不是不爱了,是依恋枯萎了。书里说,依恋永远不能被视作理所当然,就像珍宝,必须细心呵护。
实操方法是什么?三个工具。十五分钟专注交流法,每天给对方真正的陪伴。冲突追溯四步法,看到吵架背后的深层原因。迷恋重燃三件套,用仪式感唤醒初恋的感觉。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明白,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这能力需要学习,需要练习,需要坚持。幸福关系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两个愿意用心的人,一起走完一段又一段旅程的勋章。
书里最后说,在内心深处,没有人真正冷漠,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当你学会了经营爱、表达爱、修复爱,你就能拥有幸福关系对此生最丰厚的回赠。
泰德读书,拆解成长好书,提炼实战方法。欢迎关注点赞收藏,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