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哥也觉得我的物欲的确比较低,相对于我的职场 level 来说。
比如说,忽然塞给我一万让我随便买点啥,我就懵了,不知道呀,想买的都已经买了。
如果我有一千万,大概会去上海买套房。
如果有五百万,大概会在成都买套好点的房子。
如果有一百万随便花,我不知道怎么花。想买的都已经买了。
物质享受这种事情,我自己一年开销十万作为游戏宅男够用,一年二十万比较舒适,一年三十万相当快乐。我知道很多人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我物欲的上限了。
当然,再多钱我也可以多吃几顿大餐,多住几晚高级酒店,多买一些名牌,我也不是不喜欢那些,但我觉得 “中年以后,期待是奢侈品”。
也就是说,保持对 “哇,今天吃大餐” “哇,这次住高级酒店” 的物质期待,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如果周末顿顿大餐,次次旅行高级酒店,我个人的体感提升其实不强烈,但幸福感可就被高阈值磨平了。
高阈值是幸福的粉碎机。
我宁肯保持相对来说的物质低阈值,觉得有些东西是好的,但我舍不得,偶尔来一发就很爽。
我没有超级向往的物质,有一些比较向往的物质,但会刻意把它们作为奖励,而不是生活的常态——哪怕有钱我也不会常态消费它们。
因为高阈值是幸福的粉碎机。
有一年我收入高的时候,每两个月上海回成都坐头等舱。前两次开心得要命,可以躺平睡觉也。第三次以后就没感觉了,哦,上飞机睡觉。
后来收入跌到两百万,老老实实回去坐经济舱,估计什么时候忽然想奖励自己一次,再坐头等舱的时候,那种久违的幸福感又会涌上来。
物质不匮乏,但保持对物质的期待,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节制物欲比高收入高消费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中年以后,期待是奢侈品。幸福往往来源于稀缺。什么都不缺的日子,情绪是没有起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