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害人了!浙江宁波,14岁男孩上学时,“好朋友”告诉他家里的酒席剩了一点雪碧,要

豌豆大说法 2024-12-28 16:51:39

太害人了!浙江宁波,14岁男孩上学时,“好朋友”告诉他家里的酒席剩了一点雪碧,要男孩喝下去。怎料,那些液体其实是强碱水,男孩食道直接受损,认定为轻伤二级。受害者家长:强碱是对方网上买的!   “(加害者)是玩的好一点的同学,说家里办了酒席,剩的饮料是雪碧,他就骗我家儿子喝!”   李女士(化名)突然接到学校电话后,整个人都傻了,学校老师告诉她,孩子在学校出事了,要她赶快来一下。   赶到医院,李女士看到儿子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喉咙处还缠着厚厚一层绷带。   医生告诉她,男孩误喝了强碱水,食道严重受损,需要做紧急手术,但未来能否正常进食还是未知数。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女士差点没晕倒在医院里,儿子好端端的,怎么会没事喝那东西。   询问学校老师得知,当时有一位同学上学时带了一瓶“饮料”,对方和李女士儿子小明(化名)没有矛盾,只是正常的开心玩笑。   他告诉小明,说自己家里中午办了酒席,还剩下一点雪碧没喝完,骗小明喝下去。信以为真的男孩就这样误喝了强碱水。   然而那瓶“饮料”其实是小明的同学在网上专门买的一瓶氢氧化钠强碱。但让人无法置信的是,那名学生说,如果小明不喝的话,他也会把饮料倒在学校食堂的茶壶里,请其他同学喝。   截止到现在,小明还躺在医院里,可如今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但好在加害者家属态度还算不错,事发后先是拿出了5万块,再加上学校的5万,已经给孩子做了7次食道扩张手术。   那么,从法律角度上讲,该如何看待此事?   14岁的学生因为被同学欺骗而误饮强碱水,导致食道严重受损。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和社会预防机制的深刻讨论。   此次事件中的加害者利用了受害者的信任,通过伪装成无害的雪碧饮料来引诱其饮用实际上具有高度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   这种行为显然是预谋且故意为之,而非一时冲动或无意之举。   当加害者声称如果受害者不喝就会将液体倒入学校食堂茶壶中时,这进一步表明他清楚地知道该物质的危险性,并愿意将其置于更多人面前的风险之下。   这样的意图和行为模式指向了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他人安全的漠视。虽然双方都是未成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或免除加害者的法律责任。   相反,考虑到受害者所遭受的身体伤害(轻伤二级),以及可能长期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后果,司法系统应当严肃对待此案,并确保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警示其他潜在的违法者。   对于受害者的赔偿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除了直接由加害者家庭提供的经济援助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更全面的补偿,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用、未来的康复成本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同时学校作为事件发生的场所,在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疏漏,因此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尤其是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时。   通过此事也希望给大家敲一个警钟,我们应该教导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提高自身保护意识,虽然孩子在学校里受伤了,学校有不可不免的责任,但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来源:网易新闻;2024年12月27日关于《家长称孩子被初中同学骣喝强碱水食道受损,“他说还想把强碱倒进学校茶壶里”》的报道) 文|木南 编辑|木南

0 阅读:61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