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馆吃饭,隔壁桌刚一坐下,就开始聊《小小的我》。
一对年轻的情侣,男生说:“我都在提前了解过这部电影,但还是被伤害到了。”
我刚伸筷子准备夹片卤香干,听到他这么一说,心里一惊,细细回想,想不出这部电影会在什么层面给人带来“伤害”。于是专心等他详细展开所谓的“伤害”是为何故。
男生滋溜溜嗦完两口米线,接着说(大概意思):“真没想到周雨彤会演一个这样的角色,她让易烊千玺摸她那里,太恶心了吧,还有那个台词,编剧怎么也不改一下呢?本来挺感动的,来这么一下,感觉很突兀。”
女生边夹菜,边笑着说(大概意思):“我也这么觉得,不过四字弟弟还是演得挺好的,感觉他比其他同年龄段的演得要好很多……”
后面就没怎么细听了,毕竟有些欠礼貌,还是好好吃饭要紧。
但不得不说,这种关于电影的真实讨论,或许更能反映观众们对于电影的感受。我在看完《小小的我》之后,会觉得片子不错,易烊千玺演得好,周雨彤那个角色的存在并没问题,那段在卧室里交流的戏也并不突兀(更不会觉得恶心和受伤害),而是让“刘春和”变得更完整,让大家对脑瘫患者有更全面的认知。
可是这对情侣的观后感也没什么可指摘的,毕竟看电影本就会存在很多感受层面的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不认同,也可以给予尊重。
只是,若是大多数观众看完《小小的我》都是类似这样的感受,特别是对“雅雅”存在那么大的抵触情绪,那还是挺令人担忧又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