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或者降低文献资源的垄断费尤为重要! “知网”成为国内文献资源(相当于知识领域基础设施)的垄断者!中国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建于1999年,是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海外文献资源等为一体的网络出版平台 。近年来,知网的收费问题屡次成为舆论焦点。以下是一些关键事件: 中科院停用知网,2022年4月,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高昂,被迫停用知网。知网数据库的续订价格多年来一直维持较高涨幅,2021年甚至达到千万级别。 高校停用知网,从2012年至2022年,至少有6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因知网收费过高而公开表示暂停使用知网 。 知网的收费问题不仅在于价格高昂,还涉及到垄断和版权问题。知网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市场上的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个人或者机构价格始终维持较高涨幅,且在谈判中态度强硬,很多时候一分钱都不降。 知网多次因未经许可转载作者作品并收取下载费用而被起诉。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未经许可转载其100多篇文章,最终胜诉 。 知网的高收费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正常使用,也引发了关于知识共享和版权保护的广泛讨论。作为国家学术领域的基础设施,知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在收费和版权问题上寻求平衡,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在境外美国技术封锁我国的当下,在千军万马攻克各方面技术难关的当下,文献资源知网低成本共享尤为重要,而不是提高门槛。 打破垄断降低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打破垄断能够使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受限制地获取文献资源,避免因资源匮乏或获取成本过高而导致的研究受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究热情,为学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推动知识共享,垄断会阻碍文献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而打破垄断后,知识能够更快速、广泛地传播,使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学者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和借鉴,促进学术的共同进步。 一些垄断性的文献数据库价格高昂,科研机构和个人需要支付大量费用才能获取所需文献,这增加了科研成本。打破垄断可引入市场竞争,促使文献资源价格合理化,降低科研机构和人员的经济负担,使有限的科研经费能够更有效地用于研究本身。 文献检索打破垄断后,会出现更多的文献资源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它们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其不断优化检索功能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文献检索和获取途径,从而节省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科研效率。
打破或者降低文献资源的垄断费尤为重要! “知网”成为国内文献资源(
咏棣评这个好的情感
2024-12-30 05:24: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