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19日,林语堂参加一个饭局,将长女独自留在房间,也正是这一次疏忽,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1-04 10:18:53

1971年1月19日,林语堂参加一个饭局,将长女独自留在房间,也正是这一次疏忽,长女林如斯将自己吊在了屏风梁上。 (参考资料:她16岁为京华烟云作序,却让父亲为她流尽了眼泪) 1971年1月19日,林语堂带着轻松的心情参加了一场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安排的饭局。 宴会上的谈笑风生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的烦忧,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长女林如斯正一个人待在家里。 那一天,台北的空气有些沉闷,像是预示着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林如斯是林语堂的大女儿,从小聪慧异常。 1923年5月6日出生在福建厦门,林语堂夫妇对这个长女宠爱有加。 她天资聪颖,七岁时便开始展示文学才华,父亲也大力鼓励她的写作。 十三岁时,林如斯随家人前往美国,逐渐展露出惊人的语言天赋。 1939年,她与妹妹林太乙合著了《吾家》,这本英文日记集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高度评价。 年轻时的林如斯活得张扬而热烈,抗战期间她毅然回到中国,投身到医疗工作中。 在医院里她遇到了汪凯熙,与他一样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军医,二人迅速坠入爱河并计划订婚。 可就在订婚前夕,一个叫理查德·比奥的美国人改变了一切。 林如斯带着年轻的冲动与比奥私奔,并于1946年和他结婚。 可两人的这段婚姻并不如想象中幸福,比奥的冷漠、暴力,以及婚姻中逐渐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让林如斯陷入深深的痛苦。 1955年,她结束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却也因此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离婚后,林如斯长期与抑郁症抗争,她数次进出精神病院,每一次都像从深渊里挣扎出来,但生活却一次次把她推回去。 1968年她来到台湾,希望换个环境能让自己重新开始,她在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担任英文翻译,这份工作让她暂时找到了些许安慰,但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依然像影子般挥之不去。 到了1971年冬天,林如斯的精神状态越来越糟,她与父亲林语堂住在一起,林语堂对她的状况忧心忡忡,但毕竟年事已高,他也无能为力。 那天早上,林语堂在出门前还特意嘱咐了保姆好好照顾如斯。他看着如斯按时吃了药,安静地躺在床上,便转身离开了家。 然而当林语堂沉浸在宴会的热闹氛围中时,家中却发生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悲剧。 林如斯独自待在房间,所有的痛苦与绝望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来,她的情绪濒临崩溃,最后做出了那个让人心痛的决定。 她将自己吊在了屏风的梁上,彻底结束了这段饱受煎熬的人生。 当消息传到林语堂那里时,宴会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他急匆匆赶回家但为时已晚。 林如斯的身体已经冰冷,她留在桌子上的茶水却还残留着微微的温度。 遗书写得简单,却透着深深的绝望:“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林如斯的离世对林语堂是一个无法愈合的打击,他回想起长女的一生,从小的才情、年轻时的热烈、爱情中的执拗,还有后来生活对她的无情摧残,一切仿佛在他脑海中走马灯般闪过。 他无数次问自己,如果当年没有带她去美国,如果在她与比奥私奔时能更强硬一些,是否这一切都会不一样?但无论他怎么追问,现实都无法被改变。 林语堂在她去世后没能撑太久,五年后,也追随女儿而去。

0 阅读:30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