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从事徐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前辈,有许多各省市徐文化组织机构的领导同志,更有不少热心徐氏文化的中青年宗亲,大家齐聚一堂,友好研讨,这很好。 我是参加徐氏联谊活动、置身徐文化历史研究时间最早的一名老宗亲。从2009年参加厦门全球徐氏联谊首次筹备会议,到2001年在江苏常熟担任第一届全球徐氏联谊会名誉会长,后来参加历届全球联谊会。现担任安徽省徐氏文商会文化会长。一直担任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至今。多年来我与多位宗长,例如皖西南前任会长徐继达和徐敬宾、徐承钦、徐芳田等一起走访了全国很多地方,单单山东郯城,我就去过四五次。特别是2011年5 月应国忠会长邀请,参加了古徐国发展及迁徙地域,包括山东郯城、江苏徐州、邳州、泗洪、安徽怀远、泗县等地的周游考察,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我对徐文化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有了自已的观点看法:由于今天与会发言的宗亲比较多,为了紧凑时间,我只简明扼要的谈以下几点。1、古徐国简史 从史前跟随大禹治水的伯益公次子若木公建立徐国开始,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前后一千六百四十九年的发展、动乱和迁徙,至章禹失国,历经了44代国君的更迭。(1)古徐国的起始 夏启初年,约在公元前2025年左右,古徐国最早起源于山东省中东部,伯益次子若木封地在古九州徐,即海岱淮,包括古泗水、平邑、费县一线。(2)古徐国的迁徙 后随着战乱所逼,逐步向西南迁至泗洪、泗县为中心的淮河流域。最后迁至彭城、邳州一带,以朝代绵延之长,传世之多,历时之久,实乃举世罕见。徐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古徐国的发展 古徐国被吴国灭亡后,随着战火纷飞,时代更迭,徐氏后裔顽强抗争和坚强生活,并分别向北方和南方迁徙,北至东北三省,南至江浙、福建安徽甚至两广等地,如今徐姓人口超过两千多万,列中国第11大姓,遍布全国各地。 2、徐氏联谊现状 今天,全球各省市都成立了徐氏宗亲联谊会,各地也成立了各种规模的徐文化研究会,不少宗亲为着四千多年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徐文化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研究工作,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出版了多篇学术论文,充分体现了我们徐氏家族兴旺发达、团结奋发的大好现状。比如我们安徽省先后出版了多本省市会刊和文化研究文集。最近出版了安徽省徐氏联谱,对各个支族的家谱历史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研究、整理和总结。随着国泰民安,各地修坟建祠,修谱联谱,为敬宗睦族做出了大量具体实事。3、几点意见和建议尽管不少地方和宗亲们致力于徐文化研究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对待历史问题不严肃,考究不严谨,多从本地利益考虑,而缺乏全局观念和尊重历史事实。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在全球总会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徐文化历史研究会。该机构由全国各省市徐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老中青宗亲组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2)学术研究一定要认真严谨!敬畏历史,尊重事实。例如采纳宗谱、地方志和有关的旁证资料等。所有结论务必建立在充足可靠的史实资料和考古实物证据上。研究分析以事实说明,以理服人,大家遇事商量,宽容大度,以理服人。允许任何人表达不同观念,并给出充分根据。坚决反对和严格禁止吵架和谩骂,在徐文化历史研究方面确立科学研究新风。(3)对于一些重大的古徐国历史问题,如树立始祖碑、堆筑始祖坟、确定先祖有关身世等,一定要经过全国文化研究会开会,听取大家意见,必须有比较真实可靠的事实根据,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认定和认可。(4)提倡每隔一二年集印出版徐文化研究论文集。推动研究,互相交流,总结成果。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024年10月19日 写于山东费县
多年从事徐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前辈,有许多各省市徐文化组织机构的领导同志,更有不少热
凌珍谈汽车
2025-01-04 23:23: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