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国史馆馆长王闿运不娶貌美才女,却看上了佣人周妈。更夸张的是竟然将王府及国史馆事务都交给大字不识的周妈打理。后来周妈收受贿赂事发,王闿运却辞官保她,事后众人才发现王闿运高明。 在晚清与民初的过渡期,王闿运以其多重身份活跃于时代舞台,他是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更是以特立独行著称的“晚清第一狂人”。 王闿运不仅在晚清思想界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培养的众多弟子也在民国建立后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183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他在十九岁即通过乡试取得举人资格,但仕途多舛,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才被授翰林院检讨一职。 虽有“官身”,但他的一生更多是游走于江湖之间,以学术和教育闻名。 王闿运自幼才学出众,尤以“帝王之学”闻名于世。这一学问注重经世致用,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贯通治国理政之道。 他不仅研究经典,还以历史为鉴,为时局建言献策,提出许多独到见解。 然而,他的纵横之术虽有深刻洞察,却多未被采纳。在时局动荡的晚清,他的抱负屡屡受挫,因而逐渐淡出官场,转而在教育和著述中寻求人生价值。 晚清时期,书院教育因传统衰落而面临困境,而王闿运却以一己之力为书院延续注入生机。 他一生主持多所书院,包括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等,甚至在家中设“湘绮楼”,招徒讲学。 无论是在蜀地还是湘地,王闿运都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了大批学子。 他的教育以“通经致用”为核心,重视学问与实际的结合。 他提出:“考四海而为隽,纬群龙之所经”,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弟子达三千余人,包括杨度、齐白石、梁启超、康有为等近代中国政界、学界的风云人物。 齐白石曾为恩师题诗感念其教导,足见王门弟子对其推崇备至。 王闿运的史学成就尤以《湘军志》闻名,此书不仅展现了晚清湘军崛起的历程,也揭露了许多被隐瞒的历史细节。 他在书中不避讳太平军前期的强势,直言湘军初期的失利与窘境,甚至毫不掩饰对曾国荃攻破南京后纵兵掳掠、吞没财物等丑闻的批评。 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笔法,既展现了他的史学风格,也为他招致了诸多非议。 因《湘军志》直指当时权贵的弊端,曾国荃对他怒不可遏,欲置他于死地;郭嵩焘更勒令毁版。然而,该书仍广为流传,赢得不少学术界的赞誉,被称为“唐后良史第一”。 这部作品体现了王闿运特立独行的品性,也使他在晚清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王闿运不仅以学术闻名,也因其狂放不羁的性格而广为人知。 他为人处世敢言直谏,甚至不避冲突。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等晚清中兴名臣均与他有过交锋。 他当面与曾国藩抬杠,书信中痛骂左宗棠,对曾国荃更是毫不掩饰厌恶之情。即便是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他依然对其不屑一顾。 这种狂放与直率,使得他既备受尊敬,又让人惧怕。 王闿运中年丧妻,几房姨太太也陆续病故。到了晚年,他竟不续弦纳妾,反倒对一个叫周妈的老佣人宠爱有加。 两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竟成了老来俏的一对儿。 1914年,王闿运应袁世凯之邀,出任国史馆馆长一职。他风光上任,身边自然少不了周妈。 上任后,王闿运更是把自己府上和国史馆的事务都交给周妈打点。周妈原本是个乡下老妈子,大字不识几个,可如今竟成了国史馆的实际掌门人。 一日,几个和尚来求周妈,说是他们的家产被学堂霸占,告了几次状都没管用。这回专程来孝敬周妈二百大洋,请王馆长给巡抚大人写封信,这官司就稳操胜券了。 周妈收了钱,自然一口应承下来。谁知王闿运一听这事就拒绝了,说自己堂堂国史馆长,岂能干预司法? 周妈这下十分被动,钱也花了,事也办不成,和尚们自然追着她要。周妈便耍起无赖,抵赖说没收钱,急得那几个和尚去官府告状。消息传出去,又在京城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周妈闹得是沸反盈天,王闿运也是焦头烂额。 他无奈之下,只得向袁世凯上书辞官,说自己实在无颜继任馆长之位。王闿运收拾细软,带着周妈灰溜溜地回了老家湘潭,再不问世事。 但事情真相远非如此,王闿运虽已垂垂老矣,可谋略心思,却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早在袁世凯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时,王闿运就洞察其君临天下、称帝称王的野心。然而袁大总统的势力太过强劲,欲拒还迎只怕会招致杀身之祸,王闿运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王闿运对周妈的所作所为自是了如指掌,但他非但不阻拦,反而在背后推波助澜。世人只道他被周妈迷了心智,殊不知他是要周妈闹得越大越好。 果不其然,周妈受贿一事东窗事发,彻底激怒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在内外压力之下,王闿运这才苦笑着两袖清风,一走了之。 后来袁世凯果然称帝,可惜天不假年,不到三月就猝死了。而他的头号帮凶杨度,也在辛亥革命后锒铛入狱。 反观王闿运,却是因祸得福,避过了这场腥风血雨,安然无恙地颐养天年。 京城里的达官贵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周妈不过是王闿运精心布下的一颗棋子,而所谓"帏薄不修"的辞官信,也是他堂而皇之脱身的一步妙棋。
1914年,国史馆馆长王闿运不娶貌美才女,却看上了佣人周妈。更夸张的是竟然将王府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08 18:19:1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