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如果你完全按照词典的翻译来理解,肯定味道没那么浓,差点意思。 如果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和前因,你会觉得《诗经》的每一首诗都有来头,都有内涵,都有风俗习惯在其中。 以《诗经》的首篇《关雎》为例。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其背景远比单纯的爱情更宏大。 单就爱说情,一定不会摆在《诗经》的头版头条。 我们只看第一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专家们的翻译蛮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关关和鸣的雎鸠, 相伴在河中的水洲。 那美丽贤惠的女子, 是君子的好配偶。 我们只看到了嬉戏的青年男女,看不到的是无奈。 三千年前的上古社会,人口稀少,家族的兴旺,靠人多;部落的发达,靠势众;国家的强盛,靠军队。春秋八百多个国家,有的国家比现在的一个县还小,一个国君也就相当于一个市长,人少了一夜之间就可能被大国覆盖覆灭。 所以,国家的大事之一是增加人口。不像我们现在鼓励生育仅仅补贴万把块钱多给几天产假的没卵用的刺激措施,远古可是实打实的帮青年男女约会生育。 比如,西周官方有个规定: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结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结婚是要惩罚其父母的。凡适龄青年,每年须接受至少三个月的婚前教育培训,其间男女严格隔离,即在河流或湖泊的沙洲上建造房子让女子居住,男子只能在岸上忍受相思之苦。 培训、隔离在阳春三月的某一天结束。 那一天,场面如开闸放水。女子奔向岸边,男子奔向女子,自由择偶,自由交欢,尽情狂欢,百无禁忌。 三千年前叫上巳节,现在叫农历三月三。 第二年的开春,一大批宝宝相继出生。 传统认为《关雎》歌颂的是爱情,毋宁说歌颂的是爱的结晶,是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喜悦。
读《诗经》,如果你完全按照词典的翻译来理解,肯定味道没那么浓,差点意思。 如果了
别来无样文化评
2025-01-11 06:26: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