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董卿在《朗读者》现场直接问一名年轻的村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小伙子回答“1700元。”事实上,他已经干了6年的村官,而他同一届的同学,年薪早已超过百万。 在当下物质丰富的时代,许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在繁华的城市追逐梦想,而秦玥飞却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片天地——乡村。 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他,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回国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多年来,他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将青春与智慧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广袤乡土。 秦玥飞出生于重庆一个小山村,家境并不富裕。 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母亲带着他到北京借读,但因为经济拮据,他们只能住在地下室,靠买打折食品和穿旧衣服节省开支。 这段艰难的岁月不仅磨练了秦玥飞的意志,也让他立下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帮助他人的宏伟目标。 初中时,秦玥飞考入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随后又以优异成绩进入南开中学。 在一所名校云集的高中,他一度因成绩下滑而感到挫败,但他很快调整心态,加倍努力,逐渐恢复进步。 尽管高考未能进入理想学府,他却没有放弃梦想。 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读期间,他以卓越表现获得奖学金,并抓住机会参加了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 2005年,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当年仅有的两名中国学生之一,同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在耶鲁大学,秦玥飞同时攻读政治学和经济学两个专业,尽管课程繁重,他始终全力以赴。异国的求学生活让他视野更加开阔,但他从未忘记故乡的山村与乡亲。 毕业时,面对百万年薪的工作邀约,他毅然选择回到中国农村,追寻让乡村变得更美好的理想。 2011年,秦玥飞回国,成为湖南衡山贺家山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月薪只有1450元,与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形成鲜明反差。 他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农村建设中,虽然村民们最初对这位“洋墨水”学霸带着些许疑虑,但秦玥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迅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修缮灌溉河流、改善村内道路、建设养老院和校园设施,为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渐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耶鲁哥”。 秦玥飞服务期满后,拒绝提拔机会,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在湖南白云村,他帮助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为村民打开致富的新路子。 在此期间,他更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于是与耶鲁同学共同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这个项目吸引了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成为一股新的青年力量。 通过“黑土麦田公益”,秦玥飞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多个贫困村展开帮扶活动,为村庄引入资金和技术资源,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他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改变了许多贫困地区的面貌。秦玥飞用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关注并参与乡村振兴,为农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7年,秦玥飞因其突出贡献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当董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问起一位年轻村官的月薪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台上的小伙子略显尴尬,低声回答道:"1700元。" 短短几个字,道出了无数扎根基层青年的心酸。 六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同窗好友,如今多已是西装革履、身居要职,年薪动辄上百万。而他,却依然穿着简朴的衣衫,留在偏远的农村,用微薄的薪水默默耕耘着。 1700块钱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真正扎根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年轻人来说,这其中的意义非同寻常。 他们用汗水浇灌大地,用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他们或许没有同龄人那样的辉煌战绩,却拥有了最朴素、最宝贵的人生体验。 舞台上,董卿和这位年轻村官的对话,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 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年轻人,无疑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今天,当我们回望秦玥飞的经历,会发现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他在耶鲁大学的求学时光。 尽管并非豪门子弟,但凭借自己的努力,秦玥飞以优异的成绩被耶鲁录取,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而这,离不开他父母的支持。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的父母几乎跑遍了全国。 秦玥飞的选择背后,是对理想的执着和对乡村的深厚感情。 他拒绝名利的诱惑,不为外界杂音所扰,一心专注于农村的基层建设。即使薪资微薄、生活简朴,他依然无怨无悔。 如今,秦玥飞依然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他的“黑土麦田公益”继续推动着全国多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注入现代化的理念与资源。 在湘西花垣县,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当地百姓实现增收。即便放弃了“村官”身份,他依然是最懂基层的建设者,始终以乡村为家。 他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乡村建设与公益事业中。 对于他来说,乡村不仅是施展抱负的舞台,更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他用脚步丈量农村的广袤,用智慧带动村庄发展,用汗水赢得村民的信任。 秦玥飞没有追逐财富与名声,而是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用知识改变乡村,用理想照亮农村。他的坚持与奉献,是当代青年匠心精神的体现,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注入了希望与动力。
2017年,董卿在《朗读者》现场直接问一名年轻的村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小伙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11 16:20:09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