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撤退到台湾后,那60万大陆籍的士兵都遭遇了什么?他们又

趣叭叭本人 2025-01-16 15:49:53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撤退到台湾后,那60万大陆籍的士兵都遭遇了什么?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结局呢?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威信一天天下降,根本没有人愿意加入国民党的军队,怎么办呢? 国军就开始到处抓壮丁,有的村子里,但凡有手有脚的男人都被强行送到了战场,只剩下了孤寡老人和不会走路的孩子。 1948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基本确定了下来,国民党的抵抗终究是强弩之末,老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便着手转移自己的资产,同时派出政府官员先前一步赴台,为后续国民党残部的败退做准备。 蒋介石心里也明白,如果强拉硬拽这些士兵到台湾是不现实的,他便想到了一个办法,第一步,强制要求士兵不得退役,第二步,谎称去台湾只是暂时的,以后还会回来。 就这样,很多士兵被忽悠了,“心甘情愿”跟着老蒋去往了台湾,一开始的,这几十万人还抱有回家的幻想,然而,事实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国民党当局不仅不让他们回家,甚至连跟家里人写信的机会都没有。 那么,这60万人在台湾还有哪些悲惨遭遇呢? 在台湾,这些士兵的生活是极不便利的,光是语言不通这方面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还有,这些士兵是普遍遭到当地人排挤的,走在街上,只要一开口,当地人可能就会抛来一个白眼。 1950年,国民党当局出台了“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台湾当地的年轻人有了报名参军的机会,部队里,年轻的面孔也是越来越多。 这一下,让这些大陆籍的“老兵”更加不受待见,在部队里,他们被当地士兵看不起,在生活上,他们又被当地民众鄙视。 好在老蒋意识到这种情况,为了维护国民党的名声,也为了稳固统治,国民党当局成立了“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专门负责退伍老兵的安置问题。 在美国的经费支持下,这些老兵终于有了居住的地方,另外,“退辅会”还会给老兵们找工作,一些建筑工作也会优先雇佣老兵。虽然工作脏点累点,但好歹能挣钱养活自己。 往后,老兵们的生活待遇越来越完善,国民党当局还修建了两家专门收留老兵的养老公寓,分别是“荣民之家”和“大我退舍”。 但是,最让老兵们煎熬的还是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对于这个问题,国民党当局是怎么做的呢? 一开始,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当局严禁老兵跟大陆有任何方面的交流,别说见面了,写信都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两岸关系的缓和,国民党当局对这方面的限制也逐渐放宽,80年代开始,虽然老兵不能跟大陆直接取得联系,但他们可以把信件寄到香港,然后再转到大陆,虽然很麻烦,但至少是有效的。 有一位非常幸运的老兵,收到了家乡寄过来的一捧土,守着这块土,他好像能感受到家乡的呼唤,每次想家了,他就会把土泡到水里喝掉,边喝边流泪。 80年代中后期,随着这批老兵步入老年,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大声呼喊着:“我要回家,我要见亲人,这是我们的心声!” 终于,到了1987年,国民党当局对老兵们的限制彻底放松,他们终于有机会拿起那张沉甸甸的“返乡登记表格”,踏入大陆的土地,寻找几十年未见的亲人了。 60万老兵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荣民,他们的悲哀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让人动容,倘若两岸统一,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历史的遭遇也在告诉中华儿女,一定要为两岸统一努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岸终将统一。

0 阅读:45
趣叭叭本人

趣叭叭本人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