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带动64万个就业机会 《2024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一出,无疑是给影视行业的一剂强心剂。在整个行业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微短剧仍能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今年迎来新一轮井喷期,足见微短剧这个内容题材的潜质。
报告指出,微短剧行业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不仅容纳了很多长剧工作者,也成为了很多刚从艺术院校毕业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微短剧不仅仅带动就业岗位,更是逐步显现出微短剧反哺长剧行业的现象。这两年不仅陆续有高人气短剧演员走向长剧赛道;拍摄短剧的优秀导演也开始拍摄长剧,并将一些独特“短剧审美”带进长剧取得不俗效果:如年末热剧《九重紫》导演曾庆杰在长剧中运用了和短剧拍摄时相似的氛围感镜头,用拍摄短剧的思路填充了长剧大故事框架下的细节,贡献出不少“绝美镜头”;甚至短剧出圈画面(单手公主抱等)也成为了长剧大剧的宣传爆点。
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与长剧相比极大的降低了行业风险。报告里有多次数据提及,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与动辄上千万上亿的长剧投资相比,制作风险极大降低了。而短剧演员们的薪资与拍摄长剧的明星艺人更是相差极大。竖屏短剧的头部演员日薪在1万至3万之间,横屏短剧要再高一些,但是头部演员以打包价算也不过几十万。按照短剧十多天的拍摄周期,整体的性价比都太高了。同时微短剧从业者们的薪资却不低。报告中提及微短剧从业者平均月薪过1万,以及《无双》导演张孝君透露短剧的后期制作费一直在增长,短剧剪辑能拿到手的薪资相比22年已经翻了一番,未来还有增长潜力。
报告中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微短剧家庭、都市题材的快速增长和对中老年用户的重点分析。其实中老年用户在现在的网络平台也好还是影视行业的主流市场也好,常常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甚至在网络传播领域他们被冠以“数字遗民”的称号。然而微短剧多渠道的播出平台、低成本的收看模式、短平快的剧集节奏,让银发群体找到了他们自己的网络“安居所”,同样这样庞大的“银发市场”,给微短剧行业的生存发展开辟了独特的赛道。报告中有位52岁的女演员,做了18年长剧中的配角,现在也能够成为短剧的主角。不仅高龄演职员在微短剧中找到自身价值,父母辈用户看到短剧中主角与自身的相似年龄、直白痛快的剧情,往往也会觉得亲切有趣,短剧的故事特点也较为符合中老年一辈较为朴素的道德观,更好的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微短剧行业女性题材的变化也是对这一现象的敏锐察觉和及时调整。
相对于长剧的超高成本、超长制作周期,微短剧成本可控,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多品牌眼中的“香饽饽”。品牌的选择随着用户的市场走,短剧的受众市场不断扩大,品牌投资微短剧变现的直接受益就更大。逐步形成了微短剧、平台、品牌三方更优质、效益更大化的成熟合作模式。
目前微短剧还在不断追求精品化、创新性,在影视行业中颇具前瞻性。它的上升势态给了影视行业更多的机会,不仅在于后期制作带动的就业机会,更带给很多还有影视梦的年轻人新的圆梦舞台,与其在长剧大剧的配角圈里磋磨打转,不如去微短剧中闯荡一把。或许就能和微短剧这个行业一样,闯出另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