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尼克松还是不服气啊!”这是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奇怪,尼克松来华到底干了什么,让毛主席这样评价呢? 70年代是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年代,1972年在中美双方的努力下,尼克松访华,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对于尼克松的到来,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待规格更是顶天了,并且,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 宴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期间,尼克松说了很长一段“祝酒词”,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没有理由要成为敌人。” 这是尼克松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这句话正好也正好说出了中国的心声。 但在这句话之前,尼克松还有一句是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那段时间,就是朝鲜战争期间。 实际上,访华时,尼克松还另外提到过朝鲜战争的一件事,他说:“如果有机会,我想看一看志愿军39军。”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周总理是很不解的,但毛主席仔细一想,明白了其中缘由,并且还笑着说道:“看来他还是不服啊!” 奇怪,尼克松的不服体现在哪里呢?这跟志愿军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当了一辈子兵,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来没见过这么能打的部队!”这是很多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兵,所发出的感慨,而这里的部队指的就是志愿军39军。 朝鲜战争中的39军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士兵们的年纪普遍在20来岁,下面三个师的师长最大的33岁,最小的30岁,军长吴信泉那年也只有38岁。 1950年12月,39军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平壤,不久后,第三次战役打响,战士们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汉城。 负责攻打我们的敌人是“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官李奇微,他也是后来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他在分析了战局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摧毁志愿军的后勤线路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1951年1月25日,敌人的大反攻开始了。 敌人的兵力总共有23万之多,单独一个师的火炮就将近千门,我们的部队人数不占优,比对方少了两万,火炮的劣势更大,一整个39军还没超过200门,要知道,这还是志愿军里火炮数量最多的部队。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战斗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尼克松跟这又有什么联系呢? 从纸面实力来推测,手握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的“联合国军”想输都难,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联合国军”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 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39军其中一个师就消灭了3300多名敌人,另外还俘虏了800多名美军和近2000名“联合国军”其他部队。 尼克松也有过参军经历,凭借优异的表现,还获得过“战斗之星”勋章,时任美国副总统的他是朝鲜战争的负责人之一。 在接受前线战报的时候,尼克松总是能从中看到志愿军39军的名字,而且39军作战格外勇猛,打的全都是胜仗。 一来二去,尼克松就对这支队伍的印象特别深刻,但他同样也很不理解,这群穿着单衣、吃着炒面、拿着落伍枪支的士兵,到底是怎样做到战无不胜的呢? 所以,1972年访华的时候,尼克松就特别想要见见39军的真容,我国也非常大方,当即从东北调来了一批39军精锐战士。 尼克松看着战士们挺拔的身姿,脸上流露出了敬佩的神情,或许在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在战场上,美军永远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
“看来尼克松还是不服气啊!”这是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奇怪,尼
鉴史忆往呀
2025-01-17 15:36: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