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崇拜,“南京文明之光”薛城遗址
坚持走路
2025-01-19 15:03:24
P2,蚬壳堆塑遗迹
P3,薛城遗址出土玉玦
P4,薛城遗址出图穿孔石斧
P5,薛城遗址出土玉饰件
P6,薛城遗址出土陶器
P7,祭台
P9,薛城遗址鸟瞰图
P10,薛城遗址复原图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的薛城遗址,是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村落,被誉为南京文明之光。
薛城遗址距今6300年至4000年,跨度时间长,可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距今6300—5800年、5800—5500年、5500—5300年、5300—5000年、5000—4000年,对应马家浜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文化的年代。
薛城遗址展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R] 临湖而居。薛城遗址位于古丹阳大泽(涵盖今天的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东岸,薛城先民在此生活了2000多年,见证了古丹阳湖的变迁。
[二R] 以渔业为主。居址类遗迹发现有房址、灶坑、窖穴等,其中窖穴有规律地排列在房址周围,形制规整,不少底部出土鱼、蚌类等动物遗骸,推测可能用于放养鱼蚌,反映了当时早期先民以渔业为主的湖荡类型经济生活形态。
[三R] 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薛城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标本近1000件,以平底釜、筒形罐、三系钵、彩绘豆等为代表的陶器最为典型,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周边的宁镇地区、太湖流域诸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已被有关学者命名为“薛城文化类型”。其中,网坠是使渔网迅速下沉的渔具,极具生活智慧,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渔网捕鱼;彩绘豆纹饰华美,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四R] 以扬子鳄为崇拜。现场还发现一处蚬壳堆塑遗迹,形似一只趴伏的鼍龙(扬子鳄),对探讨史前江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原始信仰、动物崇拜,以及龙形象的起源重要的新材料。
[五R] 出现原始信仰。台型祭祀遗存平面近长方形,用纯净黄土垒筑而成。其上共发现5处祭祀坑,分别为4具猪骨坑和一处蚬螺壳坑,是薛城先民原始信仰的具体物证。
[六R] 精心规划、长期使用一处史前墓地。史前墓地分布在遗址区北部和东北部,共发现墓葬253座,墓地内的墓葬排列非常密集,外围发现有大型围沟,呈现出层次分明、范围清晰的特点。此外,部分墓葬出土随葬品超过其他墓葬,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
(图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