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个脸庞坳黑亮眸子颇有几分机灵的孩童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幢木地板、玻璃窗的两

平宛看旅 2025-01-23 06:40:18

我们在一个脸庞坳黑亮眸子颇有几分机灵的孩童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幢木地板、玻璃窗的两层楼房,上层堆放杂物,摆着毛竹编制的背篓、竹筐、囤箩…… 下层住人,房间里放着双卡收录机、缝纫机、电视机、藏柜、卡垫……屋中央还供奉着牛头,犄角上缠着红红绿绿的布条,以示家庭的保护神。整个室内明亮整洁,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明快节奏。 接待我们的女主人,是一位丰满结实,却又显得拘谨的典型的珞巴中年妇女,她身着圆领窄袖短衫,下围没膝盖的花格羊毛统裙,一头乌发披撒在肩后,额前发齐眉,一串串佩戴在脖颈上的项链晃来荡去,发出银铃般的声音,套挂在腰间上的各种铜铃、铁链、银币等装饰品熠熠生辉,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当纯朴热情的女主人给我们端来干牛肉、奶渣及荞麦饼时,恰好这家男主人回来了。这位看似强悍而又古怪、耿直而又憨厚的男主人名叫白玛勒西,不仅会讲珞巴话、藏话,还可憋出几句简单的汉话,当他端起香喷喷的酥油茶时,话匣便打开了…… “我家六口人”,40多岁的白玛勒西笑嘻嘻地介绍说,“大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二儿子在地里劳动,两个女儿一个上中学,一个读小学。” 这位珞巴汉子自信地对我们说:“吃穿是不愁的。托共产党的福,除了种好责任田,还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做工,到森林打猎,收入上万元。”不过,据白玛勒西讲,他家在珞巴村只是一般而已。 告别白玛勒西家,我们敲开了乡长达嘎家的门。我眼前的这个家与我先前见到的其他珞巴族家庭不同,既具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风格。家里陈设着描绘有各式图案的藏柜、茶几,柜上摆着彩电,茶几旁是铺着卡垫的坐椅,卧室的双人床前挂着帷幔,铁制火塘擦拭得闪着亮光,并有烟筒直通室外。一切都显得整洁有序。 达嘎乡长曾在西藏师范学院上过三年预科,还到陕西咸阳民族学院进修一年,藏汉文水平蛮高的。他妻子次仁卓玛是藏族,小学教师,毕业于西藏民院预科。 刚一落坐,次仁卓玛就端来酥油茶、核桃、糖果等食品,达嘎则操着流利的汉话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我们乡300多人,其中珞巴族占80%以上;有耕地2000余亩。 民主改革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依靠党的政策,从事农耕、编织、狩猎、经商、运输等活动,家家生活有了改观。许多珞巴人家里添置了卡垫、藏柜、藏桌……家家都购买了电视机等高中档商品。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大搞竹器编织、木材加工、采集中草药及运输、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副业生产。 当我提起珞巴人的医疗卫生状况时,达嘎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昔日的珞巴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珞巴人得了病就只好听天由命,有牲畜的人家赶紧杀牲送鬼,希望消灾免难。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弄得倾家荡产,人财两空。现在,县医院有珞巴族医务人员,乡村有珞巴族卫生员。群众有个头痛脑热的,不用出村就能得到治疗。得了急病,送往医院也很方便,打针、吃药、住院治疗,自己不掏一分钱,全部免费。” ∥@读走西藏 ∥

0 阅读:0
平宛看旅

平宛看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