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删公视预算因影片抹黑历史

网红妃娱 2025-01-26 13:19:34

立委删公视预算 因影片抹黑历史

文化资金的流向,绝非毫无代价的“输血”。近期台湾立法院的公视预算风波,表面是经费删减,实则是一场关于历史真实性和公共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刻拷问。立委陈玉珍的提案,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将公视推上风口浪尖,直指其影片《听海涌》存在抹黑历史人物、侵犯著作权等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艺创作争议,更折射出公共媒体在资金使用和文化责任上的严重失责,引发了社会对公共文化资源如何有效监督和合理配置的深层思考。

细究这场风波,并非无稽之谈。一方面,公视作为公共媒体,其资金来源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理应肩负起传播真实、客观、公正信息的社会责任。然而,《听海涌》这部影片却被指责严重歪曲历史事实,丑化英雄人物,甚至侵犯了原著作者的著作权,这无疑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背叛。另一方面,对比其他产业的生存现状,影视产业不应将政府补贴视为理所当然,更不能因此放松对自身作品质量的要求。就像徐宗懋先生所言,文化产业也应自力更生,而非依赖“要饭的碗”。原著作者李展平的现身控诉更是有力地佐证了这一观点,他坦言影片与其原著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是对历史的践踏,也是对作者和先人的不尊重。这种种“对比”让我们看到,公视的失职,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历史的亵渎,对文化创作的粗暴干预。

这场预算风波的本质,并非仅仅是关于删除多少经费的数字游戏,而是对公视,乃至所有文化机构,发出的一次严厉警告:公共资金绝不是任人挥霍的“提款机”,文化创作更不应成为歪曲历史、抹黑先人的工具。公视作为公共媒体,其责任是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而不是成为制造争议的源头,更不应该以艺术之名,行抹黑历史之实。《听海涌》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反思:公共文化资源该如何合理分配?如何监督?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唯有正视问题,切实反思,才能构建健康、公正、负责的公共文化生态。

0 阅读:139
网红妃娱

网红妃娱

金宇辰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