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妓杨翠喜,与李叔同相恋,不料被地方官买下送给载振,引发官场大地震。李叔同出家,官员免职,慈禧大骂祸水,真的都怪她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历史的巨轮开始转动,旧有的封建帝制终于被推翻,民主与共和的种子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萌芽。尽管这一变革的脚步艰难,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充满了坎坷,但这却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一大步。 到了1918年,中华民国成立已经有七年,但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国家局势依然混乱。北洋军阀之间的争斗不断,革命党人和法权派的斗争异常激烈。政坛风云变幻,段祺瑞再次出任国务总理,而孙中山则被迫辞去了大元帅职务。人们对这样的新闻已经习以为常,似乎政治动荡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一年中,一条看似普通的新闻,却在民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1918年7月13日,李叔同,这位风头一时无两的上海滩风流才子,正式在杭州虎跑寺剃发出家,法号弘一。这一举动令当时的社会为之一震,尤其是考虑到李叔同的背景——他不仅是“桐达李家”的三少爷,还曾赴海外深造,学识渊博,才情出众,文教界的顶流人物。而今,这位年仅38岁的青年才俊,竟选择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剃发为僧,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李叔同于1880年出生在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当地有名的富商,被誉为“津门首富”。李世珍在68岁时娶了一位18岁的年轻女子王凤玲为妾,李叔同便是他们的孩子。李叔同出生时,家中有喜鹊叼着松树枝飞进屋内,这被视为大喜的象征。李叔同成年后,也一直珍藏着这根松树枝。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去世时,他年仅五岁。王凤玲在丈夫去世后,既是年轻的寡妇,又面临着街坊邻里的白眼和刁难。她虽然年纪轻轻,但也十分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 "祸水!这就是一个祸水!"光绪三十三年深秋,紫禁城中传出慈禧太后的震怒之声。引发这场风波的,既非朝廷要员,也非政治谋划,而是一位名叫杨翠喜的天津名伶。一个戏子,何以能掀起晚清官场的惊涛骇浪?让我们将时光倒转,细说这段因缘际会。 段芝贵为讨好载振父子,不仅送上杨翠喜,更是在庆亲王寿辰时,悄然献上十万两白银作为贺礼。此时的清廷正筹划在东北三省设立行省制度,这意味着将空出三个巡抚的重要位置。段芝贵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准,在庆亲王的举荐下,他很快就获得了黑龙江巡抚的高位。 然而,这场官场交易终究未能瞒过天下人的眼睛。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内外,《京报》更是刊登了详细的报道,将段芝贵利用歌伎贿赂、谋取官位的始末公之于众。御史赵启霖得知此事后,当即上书慈禧太后,弹劾庆亲王父子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的行径。 慈禧太后在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她立即派员前往天津展开调查,并下令彻查此案。然而,这场调查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负责调查的官员到达天津后,发现杨翠喜已经不在载振处。加之段芝贵与当朝重臣袁世凯关系匪浅,调查组权衡再三,最终以"诬告"结案。 虽然此案最终不了了之,但在舆论压力下,载振不得不辞去农工商部尚书的职务。段芝贵梦寐以求的黑龙江巡抚之位也被撤销。而在这场风波中,最为令人唏嘘的莫过于李叔同的命运。当他从上海返回天津时,昔日的美人已成他人之妾。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量才俊,很多学生在民国初年的文艺界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时正是李叔同艺术造诣的巅峰时期,无论是在诗歌、音乐、美术、金石书法等方面,他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段日子,他从事教育的工作,过得充实且有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性情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他,风流才子、名满一时,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孤僻,喜欢独自一人待在家中,埋头写诗作画,这与他曾经的“纨绔子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浮躁,李叔同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这一阶段,他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感悟的作品,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那首《送别》。诗中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道出了他内心深处对无常的感触。 1918年,李叔同作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决定——他选择出家修禅。这一举动让他的学生和身边的人感到无比惊讶。临别时,李叔同将自己的一些衣物分给学生。当学生询问他为何要出家时,他淡然回答:“无所为。” 即便妻子前来劝解,李叔同依然坚定地走上了这一条修行之路。黄炎培曾回忆起李叔同出家的场景,夫人追到杭州,最后却无言以对,痛苦地送别他。李叔同从不回头,离去的背影成为了妻子心中永远的伤痛。 李叔同的选择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认为他最终会重新回到世俗生活中,然而,李叔同的这一决定却成为了他一生的选择。出家后的李叔同完全断绝了与世俗的联系,他每天只吃一餐,生活极其简朴。 他穿着布料破旧的僧衣,过着与世隔绝的清贫生活。为了弘扬律宗,他走遍各地,编修佛典,讲授佛学,不断追求佛法上的深入与修行。在这一过程中,他被尊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世祖,甚至声名超越了他曾经作为文人李叔同的时光。
晚清名妓杨翠喜,与李叔同相恋,不料被地方官买下送给载振,引发官场大地震。李叔同出
运赛过去
2025-01-28 00:29:3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