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我今年又在老家过年,我的老家是湘中南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次春节返乡

尔蓉说趣事 2025-02-03 17:37:52

回乡见闻 我今年又在老家过年,我的老家是湘中南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次春节返乡,在老家耳闻目睹了很多事情,一些新事物、新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我觉得这些很有典型价值,大体反映了当前形势下农村和基层的真实现状,因此记录下来。

农村孩子的教育令人担忧。在老家过年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都捧着手机在玩,很少看到有孩子在做作业,而周围的大人对于孩子玩手机也早已习以为常了。城市孩子常抱怨上学太“卷”太累,可这种“累”背后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是一种“幸福的累”。而农村孩子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过早地被手机占据生活,看似轻松快乐,实则在教育的赛道上逐渐掉队,是一种“绝望的快乐”。

不愿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今年春节拜年走访中,听到身边几个亲戚都在埋怨孩子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有结婚。只要提到结婚孩子们就跟父母急,没车没房,工作还不稳定,结什么婚,一个人不挺好吗?这在农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不愿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十年前我听亲戚闲聊最多的,无非是哪家姑娘、哪家儿子二十七八了还不结婚。现在听到的,基本都是30岁往上走,二十七八已经没资格被讨论。

农村人情负担越来越重。春节是人情社会的高峰期,“礼尚往来”的习俗让很多人感到压力。尤其是中年人,既要顾及长辈,又要照顾晚辈,开销负担显得格外沉重。我观察了一下,普通朋友之间的礼金在 500 元到 1000 元不等;关系较好的朋友或同事,礼金可能会达到 1000 元到 2000 元;而对于直系亲属,礼金则会更高,通常在 2000 元以上,甚至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给到 5000 元、10000 元。

农村赌博风气越来越浓了。春节期间,村民缺少健康、丰富的休闲方式,赌博便成了部分人打发时间的选择。农村老人赌注一般为五元,他们一般输赢很小。而那些出门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春节难得的聚在一起来,他们赌注下得很大,有的一夜输赢几千元甚至上万。主人家把电视机开着,但没有一个人看。也摆放了瓜子糖果放在桌子上,也没有人吃。大家全都聚精会神在牌和麻将上。直到夜很深了,大家才纷纷散去回家。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农村老人的生活简单而宁静,虽然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精神生活仍然比较单调和寂寞。白天还好点,老人们大都通过聊天、打牌打发无聊的时光,而漫漫长夜就比较难熬了,用手机刷短视频几乎成了农村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睡前刷、醒了又刷,老人们往往把声音开到和电视一样大,有时人睡着了视频还在放着。

农村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虽然是过年,但却没有了记忆中小时候那种热闹的氛围。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池塘边,田坎上都站满了人,大人们聚在一起做豆腐、炸糯米圆子、装香肠,熏腊肉,小孩子则是三五成群的嬉戏打闹。

现在一般要等到除夕这天,农村才真正热闹起来,因为很多老板要拖到年底才结算工资,打工者在除夕这天拿到工资后才急匆匆赶回老家,然后到街上购买年货、小孩礼物等,回来还要忙年夜饭,除夕这天基本上忙的脚不沾地。正月初一,应该是农村人一年中最轻松的一天,这天大家都穿着新衣服,家家户户相互走动拜年,说着吉利话,表达对彼此的祝福。

所以现在过年最热闹的其实就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到了正月初二,就有人家关了大门,收拾行囊,一家人开始出门了。有车的就开着车走了,没有车的,就坐专门来村接人的城乡公交走。村里关门闭户的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到后来,孩子和爷爷奶奶也回城了。

村子短暂的热闹终于结束了,一切又归于寂静。太阳出来了,只剩下可怜的几个老人坐在院坝里晒着太阳。一切又要等到新的一年春节来临。

一年一度的春节,带着乡愁回来,又带着失望离开,故乡依然有着我们熟悉的记忆,但已经没有了亲切的味道。中国的农村正成为最后的荒岛,慢慢失去原来的样子,是痛,是伤,是面临时代重大改变的新期待!

0 阅读:14
尔蓉说趣事

尔蓉说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